

「棲生繪境」——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繪畫藝術展早前在浙江開幕。展覽匯聚近百幅以臨安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為主題的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水彩、版畫等形式,通過畫筆詮釋萬物共生。展期將持續至10月8日。
據悉,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板塊,其中「靈境天成·萬物共生」板塊以臨安生態為樣本,描繪古樹參天、松濤陣陣的宏偉奇觀,為自然「畫像」。「生態交織·綠意長存」板塊則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能藍圖。「匠心守護·和合永續」板塊通過主題性敘事繪畫、插畫、繪本的創作形式來理解中國式可持續發展理念,呈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共生關係。
整個展覽以山水之境、人文之境和未來之境,深度回應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議題。展覽還突破了傳統畫展形式,巧妙構建沉浸式自然體驗空間。觀眾無需爬山涉水,一次就能看盡天目山的四季美景。從晨曦湖畔到深夜林海,從千年柳杉到奇險峽谷,近百幅作品像一扇扇「任意門」,帶領觀眾瞬間穿越至不同時空的自然靈境。
「『棲生』作為態度,『繪境』作為行動,讓藝術與自然的重塑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當代、理念與行動的一座橋樑。同時,『棲生』也是萬物各安其位的生態智慧,『繪境』則是以藝術之眼重構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結。」本次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郭健濂表示,這些畫作不僅是視覺的審美,更是對全球生態命運的思考與回應。生物圈的保護並非遠方的理想,而是筆下的色彩、心中的尺度。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表示,在中國畫的歷史長河中,山水草木始終佔據着重要地位。天目山鬱鬱蔥蔥、廣袤壯闊的景致,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浙江報道
圖:受訪者提供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