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帥誠 中山報道)騎廊花紋、山花灰塑等民國時期工藝細節已精緻修復,思豪大酒店舊址門廊、「石岐旅店」招牌等歷史印記得以再現……作為廣東中山「百千萬工程」的「新引擎」「新載體」,9月28日,中山市香山古城孫文西路步行街正式煥新開放。隨着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本已成為港人消費熱門城市的中山,又將新添一個旅遊打卡的新地標。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山市副市長周作德就香山古城孫文西路步行街保護活化項目的基本情況、意義目的、主要特點和最新動態作詳細介紹,三年多前,孫文西路步行街因建成時間久遠,面臨建築質量較差、消防設施設備缺失、管線老化、電力不足、重要地標建築保護缺失等眾多問題,其地標建築內部使用空間幾經改造也較為複雜,缺乏系統全面的修復。
香山古城保護活化被中山市委、市政府列為「百千萬工程」的重點項目後,2022年以來,通過開展街巷重構,將煙墩山腳閑置空間活化為香山劇場,並打造出慶隆里、文書巷、大廟下、仁里街等多個人氣新地標,為孫文西路步行街上的200餘棟建築建立「一棟一策」檔案後,項目引入現代技術,採用水刷石、乾冰剝離等技術還原歷史肌理,保留修復鎏金木雕等珍貴歷史元素,對木質房梁、山花灰塑等歷史印記,以「繡花功夫」打磨復原傳統構造,最大限度保護街區原有質感和風貌,累計完成街巷整體提升約2萬平方米、建築修繕約7.5萬平方米。

如今漫步在孫文西路步行街,細心觀察便能發現,騎廊花紋、山花灰塑等民國時期工藝細節已精細修復,思豪大酒店舊址門廊、「石岐旅店」招牌等歷史印記得以再現,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建築的歷史原真性。
據悉,孫文西路步行街歷史悠久,宋末元初發展為「石岐街」;明清時期被稱作迎恩街;清代演變為岐陽里、懷德里等多條街巷。民國時期沿街興建騎樓,逐步形成現有風貌。1893年,孫中山在石岐西門口(今孫文西路東段)開設中西藥局;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該街道進行更名,其西段即如今的孫文西路;1929年中山被確立為「模範縣」後,因傳統老字號和新式商業齊聚,孫文西路被譽為「中山第一路」。

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黃健敏透露,中秋國慶假期期間,中山精心策划了系列文旅活動和體驗賞玩節目,既有國家級非遺項目六坊雲龍、醉龍舞等在步行街輪番上演,還有國慶龍舟巡遊,以及深中同城龍舟邀請賽在岐江舉行,也有「金色大地音樂會」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流行音樂周,將推出紅歌、港樂、中樂等專場音樂演出。同時,香山劇場將上演話劇《中山先生》,孫文西路步行街將舉行「時光映畫」民國風情旅拍秀,岐江公園將舉辦「醉龍舞月·情滿中秋」古風遊園。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