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數字港珠澳大橋」成果曝光!「港珠澳大橋數字化工程建設與運維應用實踐」成果28日在2025廣東省交通運輸行業創新應用場景展示交流暨第九屆華南智能交通大會上正式亮相。首次構建的「橋島隧智能運維數據標準體系」填補了行業空白,並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建設樣板工程,由粵港澳三地共建、共用、共享。目前該標準體系已成功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首批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粵港澳跨海智慧通道工程」,將逐步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推廣應用。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推進交通運輸數字化轉型升級。由廣東省智能交通協會與賽文交通網聯合主辦的2025廣東省交通運輸行業創新應用場景展示交流暨第九屆華南智能交通大會28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勞潮惠在大會上表示,廣東智慧交通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該廳近期遴選智慧交通十大典型案例,充分體現「政學產研用」協同聯動;接下來將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作為入選廣東智慧交通十大典型案例,「港珠澳大橋數字化工程建設與運維實踐」項目助力構建「數字港珠澳大橋」。該項目研究成果有力推動了橋島隧跨海通道工程運維管理技術創新,形成大型跨海通道工程運維管理現代化工程技術體系,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典型範例。

標準體系已應用於「粵港澳跨海智慧通道工程」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形式複雜,需要引入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手段來提高跨海交通集群設施的運維效率。其中,項目團隊研發了13套基於無人搭載平台的橋島隧智能巡檢技術及裝備,建立海陸空一體化檢測體系。譬如,研製了水下檢測無人船、水下機器人、水下檢測數據處理及可視化系統等,突破大橋水下環境感知、多檢測設備集成控制等技術難題。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化高水準運營的迫切需求,項目團隊還首次構建了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橋島隧智能運維數據標準體系」,填補了行業空白。該標準體系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建設三大樣板工程之一,由粵港澳三地「共建、共用、共享」。目前,該標準體系已成功應用於交通運輸領域首批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粵港澳跨海智慧通道工程」,其中27項標準已納入「灣區標準」,獲批成為第一批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智慧交通專項)。
據透露,「港珠澳大橋數字化工程建設與運維實踐」項目形成16項關鍵技術成果,均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目前,該項目成果已應用於港珠澳大橋橋島隧海床掃測、定期檢查、結構健康監測、運行管控等運維業務,有效提升大橋的安全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其中,該項目研發的智能巡檢裝備也已逐步推廣應用至珠江口跨水域大橋。據悉,該項目成果將逐步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推廣應用,助力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