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蘇東坡化身數字人,與觀眾談古論今;抱起AI琵琶就能與敦煌壁畫上的樂師共奏一曲;AI動態恐龍實時回應,像極了電子寵物……日前,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數貿會)正在浙江杭州舉行,專門設立的數字文娛展區共吸引了58家文化「新三樣」(網文、網劇、網遊)企業參展,首發十餘款新品。記者發現,AI技術正成為推動中國文化「新三樣」出海的重要因素。

在「杭州六小龍」之一、遊戲科學的展台前,新作《黑神話·鍾馗》的高清預告片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預告片裏的特效和人物造型看起來就很有科技感,AI技術的應用感覺比『黑悟空』更成熟,尤其在人物表情處理上更真實。」觀眾程先生說自己現在是中國遊戲的忠實「粉絲」,非常期待這部新遊戲的上線。

容量短劇出品的航天科幻題材微短劇《我在月球當包工頭》創新性地採用「虛擬拍攝+實景搭建+AIGC生成」的融合技術,呈現大量難以實拍的「月面場景」。「AI讓我們敢想敢做,控制成本的同時保證視覺沉浸感。」容量短劇副總裁、總編輯胡朝清表示,技術基建更打通了文化出海的航道。「我們自研的短劇本土化AI翻譯平台,可自動抓取字幕、AI多語種轉換、譯員覆核質檢,單劇譯制時間成本降低約50%。原本1部劇需要1-2天完成翻譯,現在只需3—4小時便可完成。」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數貿會期間也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智能機器人將會遵循類似過去計算機的發展規律,在文娛和實用兩個領域齊頭並進,越來越多地深入生活,分擔勞動的辛苦以及增添生活的歡樂。
解決數娛跨境支付難題 保障出海無憂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5.57億美元,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超50億元人民幣,海外微短劇累計下載量接近5500萬次,收入超過1.7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中國遊戲出海收入將超過250億美元,網絡文學出海作品總量將突破100萬部,網劇海外收入有望突破100億美元,

而在出海過程中,很多數娛企業也面臨着跨境支付挑戰。「當前獨立開發者在海外應用商店發布應用時,由於貨幣政策和支付系統的差異,會遇到APP審核被拒、延審,甚至App被下架、賬號被封,讓眾多開發者倍感頭疼。」數貿會期間,連連國際正式發布「數娛出海」支付解決方案,致力於為數娛企業提供一站式全鏈路跨境收付兌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廣泛的全球牌照覆蓋範圍和AI智能風控引擎,可保障中國數娛出海交易安全無憂。
據介紹,「數娛出海」支付解決方案,覆蓋遊戲、短劇、多類型應用出海等場景,實現通過一個賬戶一站式解決應用市場及廣告聯盟收款、遊戲全球收單及分銷收付、開發者平台賬戶驗證與廣告費直扣等問題,全力服務數娛企業高效回款、無憂出海。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趙瑜佩表示,隨着數字技術深度發展,文化「新三樣」出海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它反映了數字時代文化傳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以數字化、網絡化的形式,通過共享、共鳴、共通的實踐路徑,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時空限制。」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