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遇到連串司法挑戰,裁決結果大多對政府不利。《紐約時報》與《衛報》指出,特朗普政府設法將所有關稅政策的法律依據,集中在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中,該法案允許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擴大關稅政策適用範圍。但專家分析稱,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涵蓋項目愈來愈多,甚至出現櫥櫃、洗手盆等商品,似乎完全與國家安全無關,當局的說法愈來愈站不住腳。
特朗普政府提出及頒布的關稅政策,幾乎全數依照232條款實施,該條款允許總統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單方面加徵關稅,無須受國會嚴格監督。美政府以此為由加徵關稅的產品,包括鋼鐵、鋁材、銅和汽車等,預計木材、飛機與關鍵礦產等也會被加入。
然而對櫥櫃和浴室洗手盆加徵50%關稅,似乎與國家安全毫無關聯。特朗普政府宣稱,美國出於國家安全考量,要依靠徵收關稅抵制傾銷,保護美國本地製造業。康奈爾大學貿易經濟學家普拉薩德質疑,「特朗普政府似乎急於打造新的法律壁壘,規避司法系統削弱其關稅政策。但我們很難看出某些被徵收關稅的商品,與廣義的國家安全有任何聯繫。」
加徵關稅並未得到相關行業美企普遍歡迎。代表美國廚浴產品製造商、設計師、裝修商和零售商的美國廚房和浴室協會(NWAGA)行政主任達西表示,該行業會仔細評估關稅的影響,繼續尋求與外國供應商合作。
普拉薩德稱,愈來愈多法律專家都質疑當局的做法,「透過行政措施徵收關稅,將美國國會排除在外,其合理性愈來愈站不住腳。這種強制性措施正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引發巨大動盪,最終將傷害而非幫助美國消費者和企業。」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