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劉震雲稱當編劇不能胡來 馮小剛重劇本 笑言要去「登味」

2025-09-27 22:59:17 娛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奇霖、胡若璋)2017年首屆平遙影展,馮小剛的《芳華》作為開幕影片亮相,觀眾裹着羽絨服在瑟瑟寒風中看完電影,口碑瞬間引爆,隨即帶動票房大賣。8年過去,在第九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馮小剛獲得「東西交流貢獻榮譽」後,第二日迎着朝陽,便和劉震雲、賈樟柯開啟 「溫故1984」平遙大師的影視文學對話時間。劉震雲稱當編劇不能胡來,要認真負起劇本責任;馮小剛拍戲劇本至上,笑言要去「登味」(編注:中年油膩+爹味說教的混合氣場)。

(左起)賈樟柯、馮小剛與劉震雲相談甚歡。 受訪者供圖

看到「1984」時,馮小剛心頭有一陣暖意。那一年,他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首站就去了正在招兵買馬的深圳電影製片廠,做了電影美術。隨後,他參與電影《生死樹》的美術工作,這是他電影生涯的起點。

台下座無虛席。 受訪者供圖

「從1984年開始,我的整個生活翻開新的一頁,真的參與到改革開放的洪流裏頭。」做電影美術期間,好幾部影視劇做下來,馮小剛有了當導演的念頭。但當年做導演是件困難的事情,馮小剛就選擇從寫劇本開始。

「劇本的寫作成為了我走向導演崗位的敲門磚。」馮小剛寫的劇本還得到金雞獎的最佳編劇提名。做導演的轉機,則是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當時很多人競爭導演此片。領導發話:「誰找到錢誰就去拍?」

馮小剛分享了當年自己用商業、廣告置換的故事,這令他獲得了150萬美元去紐約拍攝的機會。於是,年輕的馮小剛和鄭曉龍就這樣開始了聯合導演拍攝的工作。這部電視劇上映之後風靡內地,可謂家喻戶曉。

「 有些經驗看似普通,其實非同尋常。」劉震雲感念。馮小剛問劉震雲:「1984年你都寫出了什麼小說?」劉震雲答,1984年也寫出過小說,但是都不好。「不好的積累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任何人都忽略不了,且它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令他聲名鵲起的《一地雞毛》是1991年才寫出來的,這也是劉震雲和馮小剛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好故事藏於生活縫隙

《一地雞毛》從哲學上來說,講的是大和小之間的關係。劉震雲反問:「每個人都知道明天跟今天一樣,今天跟昨天又一樣,那他的生活動力是什麼?他的小事裏面有大的生存,支撐他人生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長跑動力是什麼?」劉震雲認為,恰好馮小剛在電影裏用另外一種藝術形式和藝術規律闡釋了小說裏面沒有的東西。

「一個真正好的電影導演,他改編你的文學作品,不是對你文學作品的一個解釋、重現,往往是從你文學停止的地方,它的影視開始了。」劉震雲也說,而電影重新開始的地方,有時也會對他再寫小說非常有好處。

馮小剛則記得,從電影《一地雞毛》合作時就從劉震雲身上攝取到日後很重要的創作養分。比如在拍《一地雞毛》時,蘇聯解體、南非結束種族主義、伊拉克戰爭爆發,劉震雲問:「你覺得這些事是不是非常大的事?」

馮小剛脫口而出說:「對。無一不是撼動全世界的大事。」但劉震雲轉頭就說到角色主人公身上,對他來說是單位分房事大,還是蘇聯解體這事大?劉震雲還要求馮小剛要特別認真回答。「我認為震雲他所說的大和小,這個關係對我日後的創作非常重要: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個人,我們生活中什麼是大?什麼是小?」

「一個人為什麼要拍電影?為什麼要寫作?」劉震雲認為,世上有許多事令人感動或悲傷,這些都是寫作和拍電影的緣起,但它不是最好的緣起。「最好的緣起,是被忽略的那些。」

馮小剛籲將想像扎根現實

作為內地賀歲電影開山之作的《甲方乙方》,該片令馮式喜劇開創了「賀歲片」時代。馮小剛說,《甲方乙方》拍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種不着調的夢想,有點庸俗但是它反映了社會走到改革開放這一步,人們有一些願望想要實現,哪怕願望很卑微。

「喜劇肯定擁有的觀眾群體是最大的。」馮小剛很自覺地說到,目前內地的喜劇似乎陷入一個死胡同,拚命地想包袱,這挺麻煩。「喜劇它要有結構,它的荒誕性、想像力都需要。」馮小剛說,在平遙也和賈樟柯、管虎等朋友聊科幻電影。「我們不知道一百年以後是什麼樣的,那就要發揮很多想像力去圓這個想像,肯定也捉襟見肘、漏洞百出。但我們能不能省出這個想像力,把想像力放到現實生活裏來?」馮小剛說,這是他們也在思考的問題:回歸現實主義去生發人的想像力,從土裏長出來的想像力,不是化學味、塑膠感的東西。

「希望大家能夠在喜劇上打開自己,不要用特別笨的辦法,要再聰明一點。」不過,馮小剛也認為,電影最不好解決的就是劇本問題。「不把劇本解決好,其他的一切都是無意義的。」馮小剛記得曾在一個戶外山頭片場和劉震雲的一個對話。「為什麼一個編劇要去現場?」劉震雲說,如果你的劇本寫得不好,片場這麼多工作人員耗費大量資金,時間、技術去做一件完全沒有意義的事,相當於所有的精力都浪費掉了。也是那次劇組探班,給了劉震雲很大的教育啟示:作為編劇,真的是不能胡來,要認真負起劇本責任。

電影《一九四二》的創作,馮小剛和劉震雲用的是實地走訪的笨辦法,把劇本從17萬字打撈出6萬字。回溯過往,兩人的合作也似一場長跑。馮小剛在回答年輕的觀眾時再次感嘆:「不把劇本解決好,其他的一切都無意義。把劇本做好了,現在電影製作的其他環節都無可挑剔。」這些經驗之談說起來,馮小剛也擔心被外界說「登味」。「我只覺得我們認為是這樣的,只是我們認為,沒有要求大家這麼認為。我們也要去『登味』。」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