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專家指出,中國此次提出的2035年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明確了未來10年應對氣候變化重點任務,是一份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系統性變革的行動指南,也是引領和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繁榮的路徑藍圖。
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還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森林蓄積量達到240億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這是中國首次提出碳達峰階段後全經濟範圍、全溫室氣體淨排放下降等一攬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系統性構建了涵蓋能源和產業轉型、政策工具創新等多維度指標的行動綱領,標誌着中國邁入更加系統全面的低碳韌性發展新征程,並將為《巴黎協定》長期目標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向世界發出強有力信號
「當前全球氣候治理面臨內外多重挑戰,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治理前景的憂慮上升、信心下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張海濱認為,正是在這一特殊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發布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向世界發出強有力信號,向世人展示中國致力於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積極姿態和堅定決心,對提振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治理的信心將大有裨益,也彰顯了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引領作用。
「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涵蓋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林業等所有部門,貫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經濟環節,並首次將甲烷、氧化亞氮、含氟氣體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都納入總量控制範圍,歷史性地實現了相對下降目標向絕對下降目標的轉變,標誌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向全經濟領域、全鏈條綜合治理縱深推進。」柴麒敏說,到2035年,中國溫室氣體淨排放較峰值下降絕對量預計將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超過美歐達峰後5年下降絕對量之和。
柴麒敏表示,2035年是中國實現碳達峰之後邁向碳中和進程中的關鍵節點。當前新一輪科技、能源和產業變革正處於加速突破期,中國以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為主要特徵的新質生產力優勢逐步顯現,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和增長點。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實施將進一步重塑產業格局,持續釋放政策、市場和技術創新活力。
●中新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