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飲食智慧的啟示
六十九 山芋
——韓琦(兩宋時期)
韓琦,字稚圭。宋仁宗時是名重當時的高官,為相十年,封魏國公。著有《安陽集》。
山芋到底是今日我們說的地瓜、番薯,還是可入藥用的淮山藥呢?抑或芋頭呢?我們先看看宋、明兩朝的詩人怎樣描述吃山芋的詩句:宋·釋紹曇:「燒枯柴火煨山芋」;宋·曹勛:「宿火煨山芋」;宋·李石:「醉中山芋離騷」;宋·胡寅:「山芋畦蔬正味好」;明·張紳:「一半煨燒雜山芋」;明·程嘉燧:「山芋煨來手自剝」。第一點要澄清的是宋代所描寫的山芋,肯定不是今日我們說的番薯,因番薯原產於南美洲,十六世紀傳入西班牙,再傳入菲律賓,隨後再傳到亞洲各地。據中國的《閩書》記載:「番薯: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可見,番薯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
讀古人詩詞可感受到他們的飲食智慧和韻味,不必着意研究山芋到底是今日的什麼食品,而是用他們的智慧和品味烹調我們的食材。今日番薯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日本、韓國的尤為可口,雖不能以山火燒烤,卻可利用焗爐,用錫紙包着番薯,以高火烤焗,味道也很好,也有「番薯烤來手自剝」的韻味。
●趙素仲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