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與金管局昨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專家分析認為,《路線圖》充分體現了特區政府對金融市場發展的系統性思考,將進一步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將供給更多收息產品予選擇。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路線圖》的功能,「加強債券發行」着眼於一級市場,可豐富市場產品供給,吸引更多發行人來港融資;「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聚焦二級市場,通過優化交易機制、激活參與度,確保已發債券順暢交易,一、二級市場協同發展,是構建健康高效債券市場的關鍵。「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戰略之一,利於鞏固香港的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而「構建新型基礎設施」則是實現該目標的物質基礎。
強化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
記者留意到,除推動一、二級市場協同發展外,特區政府未來將從「強化市場基礎設施、提升市場效率、推動金融創新」等三大方向,推動固定收益與貨幣市場生態升級。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指出,上述措施緊扣特區政府2025年施政報告內容,有助於鞏固並強化香港國金中心和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電子債券、債券回購,以及發行更多離岸人民幣債券等,均屬於便利機制的優化措施,特別是代幣化資產領域更是金融創新的前沿,對國際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
進一步擴大互聯互通
展望未來,鄧宇坦言,《路線圖》及強化香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的新措施,為擴大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內容。下階段可進一步擴大「跨境理財通2.0」試點區域,包括降低門檻、增加可投資產類型,提高交易便利度與流動性。與此同時,充分利用代幣化等金融創新,在監管合規基礎上更好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擴容提質,吸引更多內地省市赴港發債。此外,未來香港應進一步深化與上海國金中心的協同發展,如在「上海金」或其他大宗商品交易領域加強合作,強化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的定價、交易和資產配置功能。
港人民幣資產體系愈發豐富
宋清輝相信,隨着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的不斷優化,香港人民幣資產體系將愈發豐富,人民幣收益率曲線也將得到完善;新型基礎設施的構建,或持續提升香港在人民幣資產清算、結算等方面的能力,進而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核心地位。
鞏固香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方面,宋清輝給出多重建議。一是鼓勵更多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推動更多人民幣計價金融衍生品,以滿足全球投資者更廣泛的風險管理需求。二是在「滬深港通」等機制基礎上,大力探索「債券通」項下「南向通」的進一步擴容和便利化,將更多人民幣計價資產納入互聯互通。三是積極向全球機構投資者推介香港的人民幣資產,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全球認知度和吸引力。四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香港和內地企業在跨境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交易結算。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