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港人見證深圳效率與溫度 陽江醫護戴頭盔堅守接生三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李紫妍 廣東報道)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24日17時前後在廣東陽江海陵島登陸,對廣東省部分區域造成較明顯災情。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廣東省內正兩線推進相關工作:在颱風較早掠過的深圳等地,城市秩序已有條不紊推進恢復;而在受災情況較為嚴重的珠江口 ,防颱搶險仍在緊張進行中。
24日下午,隨着颱風「樺加沙」強度逐漸減弱並遠離深圳,根據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發布通告,自24日16時起在全市範圍內解除「五停」(停工、停業、停市、停運、停課,編者註)措施。深圳地鐵全線已於16時開始恢復運營,各線維持行車間隔6-9分鐘。深圳機場則於20時起恢復航班運行。相關部門已全面展開颱風後的檢查工作。
深4000餘人應急保安全
「深圳灣片區的電力一直很穩定,連家裏的網絡都沒斷過!」在深圳灣科技園工作的香港青年張先生,颱風期間仍需居家辦公,他原本擔心停電影響工作,「沒想到電力部門提前安排了應急發電車駐守,還會在微信群裏更新保障進展,這種透明和及時的服務,讓我們很放心。」
據了解,為保障重點區域安全,深圳組織4,000餘人應急隊伍待命,調配101台應急發電車、25台排澇方艙,尤其加強深圳灣等港人工作生活集中區域的保障。不僅如此,建築企業也全力守護工人安全,中建海龍、中海建築等企業妥善安置千餘名工人,儲備充足食品與藥品,實施24小時值班巡查及每小時簡報制,通過加強應急值守,檢查人員避險、設備防護、排水保障等關鍵環節的防禦措施落地情況、指揮現場應急處置。
搶險人員雨中清理路障
在陽江市海陵島沿海登陸時,「樺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颱風級),沿海地區風雨呼嘯、掀起狂浪,市區大樹被連根拔起、攔腰斬斷,有高層陽台玻璃門被整片「卸下」。有建築頂層的遮蓋棚像「紙巾」一樣被連片吹起,空氣中到處是被狂風攪動的雜物,一片狼藉。19時左右,「樺加沙」以登陸強度從陸上穿過陽江進入茂名市電白區境內,核心風圈橫掃茂名。
颱風登陸前後,海陵島風雨強勢,數米高海浪接連拍向礁石、護欄、路面,風浪聲巨響,路面積水被強風吹成「波浪」,人幾乎無法獨立站穩。天氣情況稍穩定後,搶險救災工作火速開展。受颱風影響,陽江市區內道路出現大面積樹木倒伏,搶險人員趁着夜色和雨天到場清理路障。大片枝杈隱沒在漆黑的夜色裏,搶險人員手持電鋸等工具,身穿亮眼的橙色工作服,頭戴電筒,在有限的光亮中搶通道路。
「我們今天都是戴着頭盔上班的!」登陸當日,陽江全市已經實行「五停」,但陽江市人民醫院的許多醫務工作者仍然逆風堅守崗位,保障患者安全。該院急診科負責人曾文說,當天急診科19名醫生、22名護士、2名護工、4名司機全部堅守急診一線。截至下午18時,急診車出車6趟,接回病人6人。血液透析、腫瘤治療、孕產婦分娩等特殊醫療需求也得到全力保障,颱風登陸之際,該院產科誕生了3名平安健康的嬰兒。
中央撥3.5億助災後應急恢復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持續調度抗颱,強調颱風過境城市要迅速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及時搶修受損的水、電、燃氣、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運復業復產復課工作,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等。
根據預報,「樺加沙」將持續西移,強度逐漸減弱,但帶來的風雨影響仍在持續,將給廣東、海南、廣西等超十餘省區市帶來強勁颱風雨。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廣東省做好颱風災害災後應急恢復,重點用於災區受損道路橋樑、水利堤防、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災後應急恢復建設,推動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5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廣東、海南、福建做好防汛防颱風應急搶險救災工作,用於轉移安置受災人員、排危除險等應急處置、開展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和應急整治等,最大程度減輕災害影響,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