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院院長鄭亮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引領下,新疆已從過去相對封閉的內陸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他認為,這場變革改變了新疆的經濟結構,拓寬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空間格局。
完善「硬聯通」 優化「軟環境」
「從理念轉變方面看,打開了開放新格局。」鄭亮表示,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時強調,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把新疆的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這一戰略定位不僅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新疆歷史區位的現代性重構。新疆向西開放不再是單一的地緣延伸,而是成為主動融入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支點,為中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奠定基礎。
在硬件提升方面,聯通歐亞大通道。他說,70年來,新疆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時代以來,全面建成包括鐵路、公路、航空等在內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新疆憑藉着「五口通八國 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優勢,致力於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集散中心。目前,新疆已有19個對外開放口岸,其中包括14個公路口岸、3個航空口岸、2個鐵路口岸。截至2025年7月28日,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鐵路口岸2025年已累計通行中歐(中亞)班列超1萬列,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鄭亮還表示,制度創新方面,新疆打造了高質量平台。在他看來,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制度型開放成為新時代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口。自2023年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以來,新疆在口岸通關、投資便利、營商環境等方面探索制度創新。截至目前,在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129項改革試點任務中,已落地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和積極進展的就有80餘項。「軟環境」的改善不僅增強了外來投資者的信心,也推動了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流動。
以更開放更自信姿態走向世界
此外,文化交流上向外傳遞新疆好聲音。他說,新疆的開放不僅是經濟層面的「通貨通物」,更是文化層面的「通心通人」。依託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的獨特文化資源,新疆成為中國與中亞、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樑。喀什、伊犁、阿勒泰等地的文化旅遊產業興起,成為中國對外講好新疆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據統計,僅2024年,就有516批團組、1.06萬餘人次來疆參訪,吸引國外遊客514.8萬人次,新疆對外開放的人文窗口越開越大。鄭亮說:「從理念轉變到設施聯通,從制度創新到人文交流,今天的新疆正以更開放、更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