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專家解讀】為全球共贏樹範例 非「全面放棄權益」

2025-09-25 04:20:49 要聞

國務院總理李強宣布,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享受的是該組織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存量待遇」;而未來可能新增的相關待遇屬於「增量待遇」。中國在為發展中國家謀求增量待遇時,不再涉及自身對新待遇的訴求,這意味着中國的發聲完全基於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而非自身私利,其立場的公正性與說服力因此顯著增強。

白明解釋稱,特殊和差別待遇被廣泛理解為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待遇,由於發展中國家普遍競爭力較弱、發展水平較低,因此,其他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可能會更低一些,這是對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照顧。

「這與最惠國待遇不同,最惠國待遇的基本目標是使所有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成員都能分享該體制帶來的好處。」白明說,比如WTO某成員國給予另一方成員國的任何貿易優惠,其他成員國也將無條件享有。而特殊和差別待遇,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促進其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白明對香港文匯報強調,李強總理提到的是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這並不代表中國放棄了作為發展中國家已有的待遇,只是對未來新的優惠,中國將不再主動要求。

主動以更高標準要求自身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國此次作出的相關承諾,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他也提到,因為中國在經濟總量及多個產業規模上已具備較大體量,國際上對所謂「中國享有特殊待遇」有所質疑,但事實上,自「入世」初期相關過渡期待遇結束後,中國並未再享受額外的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

「中國主動以更高標準要求自身,既是希望以身作則,為推動全球共同發展樹立範例,也源於自身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已處於全球前沿,有能力參與更高水平的國際規則構建。」周密希望,世界各方能將注意力從糾結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待遇問題,轉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強化現有多邊體系作用上來。他強調,多邊體系的建立來之不易,對各國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不應被詆毀或破壞。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水清在署名文章中亦指出,「這一決策是中國的主動行為,從一個『規則的適應者和權益爭取者』轉向『規則的共同塑造者和責任承擔者』。」楊水清分析指出,這一決策絕非某些西方輿論所曲解的「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或「全面放棄權益」,而是一次精準、有限且自主的政策調整。其核心意義在於:在法律上,它維護了中國在WTO的既有權利和身份不動搖。在戰略上,它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自身國際角色的重新定位與擔當,旨在換取更大的規則制定話語權和道德領導力。在戰術上,為參與未來全球治理博弈開闢了新的空間。中國的這一舉動應被理解為一種對「特殊和差別待遇」原則的進化性詮釋——一個發展中大國在成長起來後,如何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回饋和支持多邊體系,最終實現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的長遠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