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嚴陣以待迎戰「風王」 共同守護市民安全

2025-09-25 04:09:06 評論

聞正聲 時事評論員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香港,全港上下都嚴陣以待。由事前各部門的部署和協調、風暴期間的應變工作,以至「樺加沙」逐漸遠離後的復原工作,特區政府在每一個環節都絕不怠慢,務求將風暴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風暴後社會可以盡快恢復正常運作。面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特區政府這種以市民的安全為首要目標、以民為本的施政態度,值得社會充分肯定。

根據天文台的資料,「樺加沙」是2025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最強的熱帶氣旋;亦是天文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第二強的熱帶氣旋,這個超強颱風絕對是「來勢洶洶」。

提早部署保障市民

為應對「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嚴重威脅,特區政府在過去的周日(9月21日)就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確保各部門作出全面和充分的準備及應變部署。

為確保學童的安全,教育局於9月22日宣布所有學校在「樺加沙」最接近香港的9月23日及24日兩天停課。預早作出停課安排,讓校方和家長都可以早作準備,避免學童在上下課時引起混亂。

除果斷宣布停課保護莘莘學子,每逢碰上颱風等極端天氣狀況,香港都有機會發生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及構築物安全等問題。特區政府在「樺加沙」襲港前,就在約240個易受水浸影響的地點完成巡查及清理工作,200支緊急排水隊伍及抽水機械人亦隨時待命。路政署除了早在容易發生水浸的行人隧道裝置探測器和24小時監測鏡頭外,今次亦決定在八號風球生效數小時後,把相關行人隧道全數封鎖,確保市民安全。渠務署在風暴期間收到19宗水浸報告,幸好都沒有帶來太嚴重的破壞,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事前充足的準備工作。

紀律部隊緊守崗位捨身忘己

每當颱風來襲,居於不適切住所、有水浸風險,甚或被迫露宿街頭的市民,都需要暫時避風的地點。各區民政處一共開放比以往多的50個臨時庇護中心,其間共有接近900名市民入住。有見天氣仍然不穩定,臨時庇護中心會繼續開放直至三號強風信號除下,供有需要市民入住。

香港的各支紀律部隊,一直站在「抗風」最前線。為應對「樺加沙」可能帶來的影響,保安局除了提早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之外,警方及消防處更分別準備額外逾2,000人及1,000人候命;民安隊的水災拯救隊及攀山拯救隊亦全程候命,加上醫療輔助隊及民安隊的逾1,000名值勤人員,以便全面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

「樺加沙」肆虐期間,本港共收到過千宗塌樹報告和六宗山泥傾瀉報告。消防處和警方全日多次派員到全港不同地點清走塌樹,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在颶風「壓境」期間,有一座大廈的外牆煤氣喉管遭飛脫的大型構築物擊中,造成氣體洩漏。從消防處在社交媒體發放的影片可見,高空拯救專隊在「風雨飄搖」之時,從大廈外牆游繩而下,把搖搖欲墜的構築物以繩索固定,好讓煤氣公司人員可以處理洩漏。這種捨身忘己的態度,絕對值得市民的肯定和讚賞。

每次颱風吹襲,都會令海陸交通大受影響。雖然有數百班航班取消,但機場仍保持全天候運作,為旅客提供支援和照顧。鐵路方面,港鐵為滯留車站的旅客提供食水、熱飲和乾糧,也會提供充電設施。種種貼心的服務,保障了市民的安全,亦在心靈上和實際上為受影響的旅客和市民提供支援。

社會同心迎來「風」後復常

風暴過後,市民都希望社會盡快回復正常。為此,不同部門在天氣漸趨穩定後便立即迅速開展全方位的善後工作,包括加快處理主幹道及主要巴士路線的障礙物,為倒塌的斜坡進行緊急圍封及搶修工程等,並與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加快評估颱風對交通造成的影響,以期讓公共交通可以盡快復常。各區民政處亦協調其他部門和機構作出善後工作,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及關愛隊提供適切協助,包括協助有需要的住戶,特別是受嚴重水浸影響的獨老和雙老住戶清理積水和復原受影響的家居,令他們生活可以盡快回復正常。

在嚴峻的大自然災害前,人類是非常渺小。今次「風王」「樺加沙」雖然強勁,但對香港的破壞,整體而言不算太大。這絕非是僥倖或理所當然,實在有賴特區政府事前的周詳部署、各部門和機構在風暴期間緊守崗位、風暴遠離後迅速的善後工作,加上絕大部分市民的充分合作。凡此種種,都令香港市民在超強颱風的威脅下,仍可安然度過,亦再次凸顯香港社會的齊心高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