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宣布,本屆特區政府維持暫緩實施垃圾徵費,這項決定充分體現了其務實施政、以民為本的管治理念。環保減廢並非只有徵費一途,特區政府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同樣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因時制宜 照顧民情
多項民意調查顯示,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該或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物業管理、飲食及清潔業等多個界別亦明確表達了對急於實施垃圾徵費的憂慮。在人手不足、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強推垃圾徵費只會雪上加霜,加重業界負擔。特區政府能夠順應民意,暫緩實施這項政策,正正體現了因時制宜、審時度勢的施政智慧。
事實上,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香港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貿易戰愈演愈烈,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本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必須保持競爭力,避免任何可能削弱營商環境的措施。垃圾徵費的出發點固然良好,但在執行層面必然增加企業成本,特別是對中小企業造成沉重負擔。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特區政府選擇暫緩這項政策,無疑是明智之舉。
況且,垃圾徵費在執行上存在諸多技術難題。如何界定垃圾量、公平收費及防止非法棄置等問題,至今仍未有完善解決方案。貿然推行,不但無法達到減廢目標,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社會矛盾。相比之下,特區政府現時推動的「走塑」政策已取得顯著成效,八至九成連鎖食肆客人買外賣時不要餐具,每年減少約6千萬套餐具。這種循序漸進、易於執行的措施,更能獲得市民支持和配合。
值得肯定的是,環境及生態局並沒有因為暫緩垃圾徵費而放鬆環保工作。「綠綠賞」應用程式已有逾100萬用戶,通過電子化獎勵機制鼓勵市民參與回收。特區政府亦積極發展石鼓洲及屯門曾咀的垃圾焚化爐,並表示若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能降至每日9,000公噸以下,就不用建設第三座焚化爐,在2035年達至零廢堆填的目標。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比起爭議不斷的垃圾徵費,更能推動環保事業發展。
務實環保 與民同行
當然,有環保團體對此決定感到失望,認為錯失了推動減廢的良機。然而,環保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罔顧民生。在基層市民生活壓力沉重的當下,額外的垃圾徵費無疑是雪上加霜。特區政府必須在環保理想與民生現實之間取得平衡,不能為了追求環保目標而犧牲市民福祉。
更何況,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已明確指出,現時垃圾量已差不多達到垃圾徵費預期的減廢效果。既然不用徵費也能達到目標,為何還要強行推出一項不受歡迎、執行困難的政策?這正好說明了特區政府在環保工作上的務實態度——重視實效,而非形式,着眼結果,而非過程。
總的來說,暫緩垃圾徵費是特區政府審時度勢、因應民情的正確決定。期望特區政府繼續保持務實作風,在推動環保的同時,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實際需要,真正做到以民為本、與民同行。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