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截至筆者落筆一刻,據天文台報道,超強颱風「樺加沙」會維持超強颱風的強度靠近廣東沿岸,直撲香港,漫天的關於「樺加沙」的新聞和消息,令人們十分不安。
此次颱風,由於威力巨大,引起了香港、澳門,以及廣東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官方的新聞渠道,還是民間的媒體渠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從各個方面提醒市民,一定要高度重視,做好全面的防風措施。
來港十多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親眼見到小區的樹被連根拔起,電線杆也倒了不少,作為一個在平原長大的人,從未見識過這等暴風雨,甚覺可怕。
這一次又親歷颱風「樺加沙」,孩子們都上小學了,他們已經對災難天氣有所耳聞。於是我趁此機會,讓他們一起參與到防範和抵禦(盡可能)自然災害的行動中來,也算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堂必備課。
我們住在高樓,有很多玻璃窗,短時間內已經無法準備防風板,那麼只能盡可能地為玻璃窗貼膠紙。大部分的防風專家都主張貼米字形膠紙,於是,我帶領兩個小朋友完成了這項工程。沒想到,孩子們比我想得還周到,孩子們不僅貼了米字形,還為玻璃窗和窗框的連接處貼上膠紙,雖然這樣做不能防止暴風把玻璃吹碎裂,但最起碼可以盡可能地減少玻璃碎四散,而吹進來傷人的風險。
我還讓他們一人準備一個背囊,裏面放下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例如餅乾、麵包等,最重要的是,放樽裝水和手電筒,還有一些禦寒的衣物。或許一個背囊不能放下所有所需的物品,但最起碼在遇到極端情況如電器短路走火後,可以隨時逃離現場,去到可以庇護的場所,也有基本的物資可用。
當然,我也想過,這是我在應對極端情況下的一廂情願,可能真是到了一些特別複雜的極端環境下,所有的準備都無濟於事。但我相信,未雨綢繆好過兩手空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心理準備。如果最壞的情況來了,應該怎樣面對?這是一門畢生都要面對的學問,連我們成人都要修讀。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與極端氣候、自然災害做鬥爭,與其說是鬥爭,不如說是不得已的適應。在自然力量面前,人類顯得無比地脆弱,有時甚至是幼稚。每次八號颱球,香港的超市都被焦慮的人一掃而光,這次「樺加沙」的到來,更是令人驚恐萬分,連街市的新鮮蔬菜都被買光。
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停水停電了,買來的菜,又如何去煮呢?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