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樺加沙」(Typhoon Ragasa)是今年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第十八號颱風,因其風力和破壞力強大,被稱為「風王」。它於本月17日開始生成,19日在菲律賓東部海域迅速升級為熱帶風暴,短短數日內演變為超強颱風。根據香港天文台等機構監測,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一度高達每小時230公里,陣風更高達逾260公里,相當於5級颶風強度,不僅使其成為今年全球最強風暴,還因其結構完整、風眼清晰而備受氣象專家注目。
據NASA衛星圖顯示,「樺加沙」風眼直徑約數十公里,周圍雲牆緊密,環流系統龐大,覆蓋範圍廣闊,香港天文台預測它將引發狂風、暴雨和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區可能出現3米以上風暴潮,造成類似2017年「天鴿」和2018年「山竹」所帶來的影響 。
風眼面積等於3個香港
「樺加沙」日前成功完成眼壁置換,進化出更巨大的風眼。風眼直徑約70公里,面積3,800平方公里,相等於3個香港總面積,而且結構緊密,未見明顯縮小趨勢 。
相比之下,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與「樺加沙」的環流面積相似,但「樺加沙」的環帶更為完整和持久 。若將兩者比較,「山竹」於2018年9月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曾登陸,經歷陸地摩擦後強度減弱(中心風速從240公里降至195公里),然後再吹襲香港,距離約100公里南側掠過 。
今次「樺加沙」在襲港前雖已吹襲過菲律賓,但風力未見明顯減弱,強度維持在超強級別(時速230公里以上),令其破壞力更強 。其次,預料「樺加沙」會從約60公里南側掠過香港,比「山竹」當年更接近香港,暴風圈覆蓋更為直接。
強度方面,「樺加沙」在大氣環流有利條件下,強度穩定,甚至可能超越「山竹」的登陸風力 。
由於颱風走勢及威力仍受許多因素影響,只要「樺加沙」風向稍稍偏差,都可能減弱對香港的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