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曉旭)全球經濟正經歷「加速結構性轉變」,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陳東昨日在媒體簡報會中指出,因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戰略調整及債務可持續性問題加劇,這一轉變可能引發長期資本從美國資產向其他市場分流,歐洲則因財政擴張與防務投資迎來結構性復甦契機。同時,人工智能(AI)競賽、氣候政策及人口老化將成為塑造未來十年經濟格局的關鍵力量。
陳東指出,美國過去享有的「例外主義」優勢——包括全球資金流入推高資產估值,可能逐步消退。據估算,外國投資者持有約26萬億美元美國資產,若部分資金回流或流至其他區域,可能壓縮美股溢價,並挑戰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此外,美國債務佔GDP比重持續攀升,利息支出已超過國防預算,長期財政壓力恐推高公債收益率與終端利率。
歐洲方面,德國放棄緊縮財政政策,計劃投入相當於上年度GDP 20%(約8,500億歐元)的資金於基礎建設、綠色轉型與國防,此舉可能帶動歐元區增長動能並吸引資本流入。預計帶動歐元區年均經濟增長率從1.5%提升至1.7%,並可能蔓延至其他成員國。當前歐股估值較美股折價逾20%,且貨幣升值潛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回報。
陳東表示,長期主題中,AI技術發展尤為關鍵:中美競逐加劇,雙方模型性能差距「正快速縮小」。數據顯示,中國科技企業的模型性能與美國頂尖產品差距僅數周時間。在技術限制與自主研發需求下,可能導致全球科技生態分為兩大陣營。
AI技術是長期關鍵主題
在資產配置方面,該機構提出,投資者宜關注分散美元風險,並考慮增持黃金與非美資產;固定收益部位則側重於信用債與私募債務。此外,私募股權因過往具備超額回報維持看好。陳東表示,全球投資範式正從「單極走向多元平衡」,結構性機會將更分散於區域市場與新興領域。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