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漸逼近香港,其潛在威脅被評估為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相若。面對極端天氣挑戰,特區政府迅速啟動全方位跨部門協調防災應變機制,其超前部署、做好應對準備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體現出以民為本、生命至上的精神和高度警覺、務實有為的態度。社會各界也應積極配合,通過靈活彈性的工作安排和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築牢防風防汛的安全防線,展現香港直面自然災害的團結與堅韌。
特區政府此次應對「樺加沙」的準備工作迅速而周全。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提前統籌各部門,全面啟動應變機制;保安局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更提早超過24小時投入運作,實時監察全城情況,整合各部門資訊,實現「早部署、早介入」的目標。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親臨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視察,並要求各司局長不可低估風暴威力,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聯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巡視落實防風措施的情況;多名局長也到各區視察,了解前線的防災準備。此等皆彰顯出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特區當家人的高度責任感與擔當。
各部門具體準備工作亦見細緻務實。例如,渠務署預先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至大澳、鯉魚門等11個高風險地區,並部署200支應變隊伍;民政事務總署協調各區開放逾40個臨時庇護中心,並設立24小時緊急熱線;康文署加強巡查樹木,減低倒塌風險;教育局果斷宣布全港停課兩日,延長小一入學申請期限,避免學生暴露於風險中;運輸署與港鐵制定分階段服務調整方案,確保公共交通有序應變……這些舉措不僅體現政府對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視,更凸顯其將市民生命安全置於首位的施政理念,展現出「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積極審慎態度。
在特區政府的引領下,社會各界亦積極響應,主動配合防災應對工作。當中,機場管理局嚴陣以待,宣布颱風期間機場不會關閉,但會調整航班安排,並會在客運大樓設置臨時休息區,提供水、餅乾及毛毯等物資,以及安排逾千名員工留守服務,確保旅客滯留期間的安全與基本需求獲得照顧。這種既保障安全又兼顧人文關懷的做法,在盡力減低旅客不便的同時,體現了公共服務的彈性、溫度與人情味,展現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專業應變能力。
同時,特區政府多次強調,僱主有責任在惡劣天氣下保障僱員安全。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等法例規定,僱主須預先制定極端天氣工作安排,並以「情理兼備」為原則,優先考慮員工往返安全與交通可行性。勞資雙方應參考勞工處《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工作守則》,提前協商明確指引,避免爭議。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呼籲僱主不應強求員工在颱風期間冒險上班,否則可能需承擔法律責任。事實上,颱風影響短暫,僱主若能彈性安排遙距工作或調整工時,既可維護員工權益,真正落實「安全至上」原則,長遠亦能建立並鞏固彼此互信關係。
面對風暴威脅,市民亦應提高警惕,主動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災措施,包括及早加固門窗、避免停泊車輛於低窪地區、儲備應急物資等,以及不應「追風逐浪」,以免危及自身及救援人員。此外,社區互助至關重要:鄰里應主動關顧長者和弱勢群體,在安全可行的情況下協助他們撤離或提供物資支援;若發現流浪貓狗在風雨中尋求庇護,亦應暫時收留,為這些弱小的「毛孩」提供臨時棲身之所,以安全渡過風災雨災。這種風雨同舟的精神和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正是香港社會韌性的基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