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人口高齡化勢不可擋。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5歲或以上長者已佔全港五分之一,其中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長達83歲、88歲,預測至2046年,本港65歲以上長者將增至佔整體的36%。面對退休生活可能長達30年,傳統「金盆洗手」的模式正被顛覆。滙豐銀行昨發布的「生活質素報告2025」揭示,47%富裕投資者正規劃「微退休」,即在完全退休前分段休假,首選49歲啟動人生「中場休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該行早前對本港1,000多名富裕投資者、即擁有1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人士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在47%打算「微退休」受訪者中,大多數人(46%)計劃「微退休」2至3次,並表示第一次進行休假的理想年齡是49歲。此外,香港受訪者認為「微退休」的理想期限為6至12個月(31%),而大部分(40%)受訪者打算每次「微退休」花費最高78.5萬元。
「微退休」支出主要靠收息支持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微退休」的主要動力是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34%)、能無憂無慮地旅行和探索(31%),以及為個人身心健康(30%)。在支付「微退休」的支出方面,受訪者表示主要靠股息、利息收入及資本收益(51%),其次為個人儲蓄(42%)。此外,最受香港受訪者歡迎的3個「微退休」地區為內地(37%)、日本(23%)及台灣(22%)。
不足一成X世代有長遠財務規劃
然而,永明金融亞洲同日公布的調查卻敲響警鐘。最新《亞洲財務抗逆力指數》調查發現,本港的X世代(年齡介乎43至58歲之受訪者)及嬰兒潮世代(59歲或以上之受訪者)的長遠財務規劃明顯不足,逾半數(54%)僅制定1年以內的短期財務安排,只有不足一成(9%)為未來10年或以上作長遠規劃。在未來12個月的首要財務目標中,應付日常開支(60%)遠高於為退休作儲蓄準備(32%),後者僅列第四位,反映大部分市民尚未充分意識到退休規劃的重要性。
另外,有55%受訪者表示他們屬保守型投資者,高達91%受訪者感受到通脹帶來的壓力,亦有近半(45%)受訪者表示通脹顯著影響其應付日常開支的能力。由此可見,香港準退休及已退休人士對未來退休生活財務規劃存在龐大缺口,退休生活的不確定性亦可能直接影響其生活質素。
滙豐保險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曾珮珊表示,退休形式不斷變化,比起等到退休年齡直接退休,愈來愈多人選擇分段進行退休計劃,這些新興的退休方式需要靈活的財務計劃支持才能實現。永明金融人壽及康健業務總經理楊娟則認為,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若以60歲退休計算,退休生活可能長達20至30年,相當於人生約三分之一時間,故需及早進行規劃。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