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口高齡化勢不可擋。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5歲或以上長者已佔全港五分之一,其中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長達83歲、88歲,預測至2046年,本港65歲以上長者將增至佔整體的36%。面對退休生活可能長達30年,傳統「金盆洗手」的模式正被顛覆。滙豐銀行昨發布的「生活質素報告2025」揭示,47%富裕投資者正規劃「微退休」,即在完全退休前分段休假,首選49歲啟動人生「中場休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隨着香港步入老齡化社會,社會大眾對退休前後的財務規劃日益重視。有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香港居民具備良好的基礎理財知識,而且數碼金融服務在香港日益普及,但香港居民仍需要加強對長線投資及財務規劃有關產品的了解。
金融學院轄下負責研究工作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早前進行兩項調查後,昨發表題為「香港長線投資在數字經濟下的發展及機遇」的應用金融研究報告。據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主管衛頌飴介紹,報告涵蓋了兩項調查,調查一是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作,覆蓋1,052名年齡介乎18至79歲的香港居民,以了解他們對長線投資決策的看法;至於調查二則是與諮詢公司合作,涵蓋46家香港機構,當中包括主要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旨在了解與長線投資相關的產品開發、分銷策略和技術應用情況。
67%受訪者首選退休基金計劃
調查一的結果指出,72%受訪居民表示過去一年曾使用數碼金融服務。至於在長遠理財目標方面,受訪居民優先考慮的是穩定的回報(66%)、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60%),以及為退休和醫療開支儲蓄(60%);而在不同理財產品當中,67%受訪居民首選退休基金計劃,此外有50%受訪者選擇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 另外,高達91%受訪者表示在決定是否購買理財產品時會依賴朋友、家人或熟人的建議,只有54%受訪者會尋求金融專業人士的指導。
可穩定提取現金流產品需求大
至於調查二的結果指出,70%受訪市場參與者表示,它們正在或計劃透過移動和網絡平台分銷長線理財產品,此外有40%受訪者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採納前沿技術,例如機械理財顧問和分析工具。另一方面,67%受訪機構認為,市場需要更多具備財富提取功能的產品選擇,例如將資產轉化成終身有穩定現金流的產品,藉以滿足客戶對長線財務規劃的需求。
就上述調查結果,報告認為理財教育和精準定向的市場營銷措施對於提高長線投資者的參與度相當重要,重點在於滿足提取階段的需求,和促進長線財務規劃。 金融學院行政總裁兼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馮殷諾昨表示,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因此長線投資成為當務之急,期望報告的研究成果能夠協助市場參與者應對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