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發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聚焦經濟與民生兩大核心。在當前全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這份施政報告能夠發揮「應對挑戰、求變革新、投資未來、加強信心」的作用,既立足當前,務實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也着眼長遠,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強化香港獨特功能,為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奠定堅實基礎。期待特區政府持續與工商專業界攜手努力,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持續推進改革,拓展新經濟增長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向多元化、高增值轉型,共同開創香港更繁榮、更穩定的未來。
北部都會區是未來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施政報告對此極為重視,不但獨立成章,還宣布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包括以新思維採納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裝備。相關業界都期望,委員會可更聚焦企業與專才的需要和關注,靈活地作出全局性部署,設計完善的招商納才策略;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委員會,更顯示出特區政府全力提速北都區發展的決心。社會普遍支持特區政府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區的專屬法例,為提速北都區發展制訂簡化法定程序。以上措施,除了可加快北都區的發展,亦可減輕特區政府與發展商雙方的行政與財政壓力,取得更大的整體效益。
審時度勢落實基建
筆者作為工程業界代表,樂見特區政府審時度勢落實基建,提振經濟創造容量。特區政府原訂未來五年的基本工程開支,每年平均約為1,200億元,施政報告指出,為了支持建造業,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此舉有助確保特區政府適時及有序推出工程項目,持續推動經濟發展,更可以避免工程量「大起大落」,保障業界穩定發展,防止重蹈「一時飽死,一時餓死」的覆轍。特區政府又表示會加快推動跨境鐵路項目,打通港深兩地的地鐵網絡,繼續完善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跨境陸、海、空接駁系統,力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系統等全國性交通網絡。同時,特區政府又會積極推動來自內陸省市的貨物,透過鐵路、海路、陸路和江河的多式聯運,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這些措施將有助香港加快建設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並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形成策略性交通網絡,強化本港國際航運和航空樞紐地位。
施政報告提出加大推動人工智能(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包括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及於今年內就沙嶺的數據園區發展用地招標,以及推動AI政務,支援AI教育,並促進AI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這些措施不但積極對接國家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戰略,也有助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以「香港智造」壯大「香港製造」的金字招牌。
強化治理改善民生
「惠民生」是本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經民聯一直要求加快市區公屋重建,而今年施政報告則提到房委會將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研究重建模範邨,以推動市區重建,改善居住環境、提供更多市區公屋單位。針對市中心商業區的泊車位嚴重不足,以致違例泊車及交通擠塞問題嚴重,施政報告提出,將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加快解決有關問題。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強化特區政府治理體系,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加強公務員表現評核。這些措施及時回應了國家與社會的迫切期盼,體現特區政府敢於拆牆鬆綁、深化改革的決心,有助提升香港整體效率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各界對香港未來的信心。期待特區政府強政勵治,與工商專業界攜手努力,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持續推進改革,拓展新經濟增長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向多元化、高增值轉型,共同開創香港更繁榮、更穩定的未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