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
求學時看小說,最喜歡看通俗作家楊天成的《二世祖手記》,其實楊天成寫得最好的是《五月的紅唇》,奈何《二世祖手記》名氣太響,掩蓋了他那些寫實傑作。楊天成短壽,去世後,出了一個接班人何行(何爺叔),走的都是寫實路線,格調略有不同。楊天成的小說除了寫實,還帶有一種幽默味道,可以說是都市喜劇。他的《難兄難弟》拍成電影,由謝賢、胡楓主演,賣座空前。何行嘛,抱着為寫實而寫的態度,沒有幽默,所取筆法,也蘊含着濃濃的上海味道。
何行原名陳耀庭,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來港,曾在上海百樂門當大班,十里洋場上的千奇百怪事,一早了然於胸,寫起來更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大受滬籍人士歡迎。何行坦然說︰「在香港搖筆桿純然為了討口飯吃。」跟何行談話是一種享受,享受之餘,也學到不少社會知識。他是我父親老友申曲名伶鄭福麟的老朋友,因而我常常聽到他說的洋場怪事:「老千如何出千,歡場小姐怎樣養小白臉?」聽得我入神,後來能寫一些花國逸事,就是拜何爺叔所賜。何行的小說統由環球出版社出版,一系列的「香港鍍金生活」,包括《花花世界》《聲色犬馬》,描繪香港社會種種怪事,生動深刻,在某種程度上,已具批判精神,不能以普通通俗小說視之。
中學畢業,我不欲繼承父業,想當作家。鄭福麟伯伯以為萬萬不可,出面邀請何行、盧溢方等前輩在北角四五六菜館游說。何行一襲藏青西裝,結紅領帶,氣派非凡。何爺叔苦勸我千萬不要寫作,說成了名還可以掙口飯吃,要不然一定餓死家裏人,聊當白相相,還可以,千萬別認真。大方何爺叔還說我年紀輕,沒有生活經驗,怎能寫小說?我當耳邊風,不服氣,問︰「那麼依達又如何,年紀也輕呀!」何爺叔笑笑說︰「小囡,香港有多少個依達哩?」
何行酗酒、甜食太多,得了糖尿病,鋸去一腿,行動不便,加上女兒自殺,從此就少出來。不多久,就去世矣!四大海派作家,最先走的便是他。50多年了,何行勸我的話,仍繞我心中,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對的是我沒成名,不對的是我沒餓死家裏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