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超:附例列明權限及與其他法律關係 確保透明合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日前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表示明年將為北部都會區訂立專屬法例,以簡化法定程序並成立法定園區公司,同時設立專項撥款渠道。李家超昨日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訂立北都區專屬法例旨在減少重複審議和「走過場」的程序,避免在相似項目上作重複審議,透過框架性法律明確規範,集中精力審議關鍵項目,以提升行政效率。同時,附屬法例會清楚列明有關的權限及與其他法律的關係,以確保透明和合法。在為園區公司設立專項撥款渠道注入資金的問題上,他表示,具體金額需研究不同階段的發展規模及產業化的要求而定,並由工作組研究吸納資金的方案,現已取得正面反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張茗
特區政府計劃明年為北部都會區訂立專屬法例,授權政府制訂簡化的法定程序,李家超舉例說明:「譬如涉及20個元素,很可能有10個是共通點,每次都要再審過10個項目,我覺得沒什麼意思。如果我們有一個譬如框架性的法律,這10個我們同意了,但其他的你要給我們審議。我覺得很公道,將精力放在值得審議的項目,附屬法例可以是一個出路。」
被問及有關的專屬法例會否凌駕目前的城規或環評條例,李家超強調,法例會清楚列明權限及與其他法律的關係,「有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就是沒有理由打劫,因為北都做了一條法例就不可以處理,所以北都條例裏容許我們做什麼,會寫得很清楚,當然也會寫這樣之後,與另外一些相關的法律的關係也會說得很清楚。」
為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特區政府將設立專項撥款,李家超表示,具體金額需要研究不同階段的發展規模及產業化的要求,並坦言北部都會區面積佔香港三分之一,資金需求龐大,遠超一般發展項目,「我們的項目要求很產業化,含金量高,所以所需的資金可能較多。這一定是樽頸,因此要成立工作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去研究如何吸納資金。」他並希望透過號召性政策宣言,鼓勵各界參與,現已取得正面反響。
擔任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組長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在洪水橋、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3幅大學城土地中,特區政府首階段將重點發展最快可於明年使用的首批洪水橋用地。特區政府會優先參考內地以至海外成功案例,包括結合產業帶動與人才培訓,並與國際上的大學校長、知名教授及企業領袖商討合作,盡量發揮好最早可使用的洪水橋用地,預計明年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陳國基:冀形成「教育—人才—科技」發展鏈
陳國基提到香港理工大學參與了國家的航天項目,證明香港具備發展高科技的基礎。大學城的發展將配合新質生產力方向,目標是以產業導向,發展成高端人才培訓基地,培養高科技和金融人才,將香港建設為國際教育樞紐,並形成「教育—人才—科技」的「一條線」發展鏈。
「產業帶動的意思就是我有需要這些訓練,我們便訓練這些人才出去,就不是說我們訓練後看看有沒有人需要,而是有需要便去訓練,這點是很重要的,教育培養人才,人才發展科技,其實是這樣的一條線。」他說。
眾多院校對北都大學城計劃感興趣
被問及香港八大院校在北都大學城的規劃會否有別於過往模式,陳國基表示,他曾與不同大學代表會面,不少院校對北都大學城計劃感興趣。特區政府會研究在制度上拆牆鬆綁:「我們以往在構建一些新市鎮或地方時,我們可能有很多制度上,有些可以說繁文縟節,我們要將這些簡化,要加快、優化、簡化,因為不能長時間,當然我們會看有何地方可以簡化,如果需要改法例,我們便去改法例。」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