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生活點滴】老家的碓窩

2025-09-20 04:02:19 副刊

●羅大佺

鄉下老家有兩個碓窩,一大一小。大的是青石鑿的,厚厚的石壁,深深的凹槽,肚子鼓鼓的,口沿處磨得很光滑,放在老家屋簷口下,旁邊還放了一個橢圓形的小小石槽。小碓窩放在老家廚房裏,也是圓圓的,但很小,配有一個長條形的鵝卵石做搗棒。

大碓窩是父親他們那一代人用來舂米的工具。打我記事起,生產隊就已經有了磨坊,碾米磨麵都是背到牟河壩磨坊去操作的。農村的老物件沒有一樣會閒置。當打米磨麵不再用上大碓窩時,屋簷口下的大碓窩就變為磨刀的工具。姐姐妹妹們每天去生產隊出工或者出去給豬牛割草時,將水蘸到大碓窩邊上,將鐮刀放上去,用手指按住刀背,幾磨幾擦,刀口就變得錚亮鋒利。父親也有用大碓窩磨刀的時候,每年秋收之後,冬天到來之前,天剛矇矇亮,父親就拿着彎刀蹲到大碓窩邊,將刀刃口貼着碓窩的青石壁來回蹭。刀刃映着他的影子,也映着牟河壩遠處的山林。我在心裏想:碓窩真是神奇,那麼厚的彎刀也難不住它。 待父親離開,用手一摸大碓窩,磨刀的地方還存着餘溫。久而久之,平整的大碓窩邊凹下一片。

大碓窩也是我童年的玩伴。雨天,雨水從屋簷上滴下來,一滴一滴,滴到石碓窩上面,滴起圈圈漣漪,滴起朵朵浪花,那情景非常美麗,好看極了。後來大一點兒的時候,跟着三姐一起去拾螺螄、撿半殼、捕黃鱔、抓小魚、撈小蝦,回來就養在大碓窩裏。那時候,我覺得大碓窩就是我們小小的魚塘。至於大碓窩旁邊那個橢圓形的小石槽,母親則用來餵雞鴨。每天清晨,母親就從籠子裏放出雞鴨,將食物撒在裏面,雞鴨就爭先恐後去啄食。

那個小碓窩是母親用來搗大蒜汁、辣椒麵和花椒麵的工具。每次使用之前,母親都會蹲在地上,用水把小碓窩清洗乾淨,把大蒜,或者曬乾的辣椒、花椒放到裏面,左手稍微扶住小碓窩,右手握着鵝卵石搗棒往下搗,「咚咚」的聲響傳出廚房,在院壩裏盪開,驚飛了竹林的麻雀和酸鼻子樹上的喜鵲。我和妹妹圍在旁邊,眼睛盯着小碓窩。母親搗一陣子,停下來,用袖子擦去額頭的汗水,要我們走開,別讓大蒜水或辣椒麵嗆住了眼睛。三姐有時候會接過搗棒,學着母親的樣子往下搗,可力氣太小,搗得小碓窩裏打晃,逗得我和妹妹發笑。母親連忙把小碓窩扶穩,教三姐「沉住氣,往下勻着使力」。搗碎大蒜或辣椒、花椒後,母親用一個勺子將小碓窩裏的食物舀到小碗裏作調料,那一頓的飯菜,一定噴香可口。

後來姐姐妹妹遠嫁他鄉,我也因參加工作離開了牟河壩。父母去世後,老屋漸漸荒了,院壩裏的那尊大碓窩忽然被人偷走了。也許偷走的人並無惡意,只是覺得我們沒用,他可以拿去賣點錢而已。可是這個大碓窩是我童年的記憶呀。我找了村委會主任,大碓窩還了回來,但不再是原來那個。我也沒有計較,權當就是那個大碓窩吧。

牟河壩,鄉下老屋,大碓窩,小碓窩,小石槽,這些慢悠悠的時光歲月,離我愈來愈遠,卻是不老的記憶。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