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重視愛國主義教育,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從文化建設(見另稿)、社區活動和設施、學校教育、紀念活動等多維度公布施政措施,包括教育局會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定稿、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等;政府亦會打造「中華文化節」和中國通史系列展覽成為品牌項目、推進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及中華文化體驗館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陸雅楠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強調,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活動,教育局將以全方位、全覆蓋、跨學段及跨學科方式,透過學校課程、活動等,為廣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開展國民教育重點視學
施政報告指,會在2025/26學年起將「心繫家國」跨校活動普及化和恒常化,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文化自信;持續完善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深化國家觀念教育;並設計涵蓋建國歷史的體驗式行程,由2025/26學年起,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提供不少於40個「紅色資源」行程。政府消息人士舉例,如加入博物館與紀念館等景點,讓學生更深入體驗和認識建國歷史。
此外,教育局本學年亦會於至少50所學校開展國民教育重點視學,並配合國安教育內容的更新,持續為教師及學生提供專業發展課程及主題活動。課程方面,政府消息人士指,自2021年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後,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持續收集並整合學界意見,並以此為藍本,將於本學年正式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定稿,加強價值觀教育。此外教育局亦會優化高中中史科及歷史科的課程框架,在2025/26學年就課程內容、教學策略及評估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檢視與改進。政府消息人士補充指,中史科會以現行課程為基礎,古今並重地優化課程框架,並在世界史範疇中加強呈現中國與世界的互動聯繫,使學生更整全、均衡地理解國家歷史與全球發展的關係。
推廣內地愛國主義教育設施
教育局還會配合更新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持續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以及舉辦相關的學生活動。
此外,政府還會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的合作,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更多學生和青年參訪,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及一日千里的發展成就,從而加強愛國情懷和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政府亦會與不同界別的愛國團體建立密切關係,凝聚社會各界的資源和力量,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發揮政府與民間的協同效應。
「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會繼續積極協調推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策略及具體措施,使愛國愛港成為香港的主流核心價值,讓愛國精神扎根社會、深入民心。
此外,亦會動用香港賽馬會「行政長官專項撥款」,資助非政府機構編撰及宣傳有關香港工會百年發展的歷史資料,提升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及愛國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措施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
●推廣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歷史為主題的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
●全面梳理及修繕保護各區的中共抗戰遺址,並融入體驗路線和教育活動
弘揚中華文化
●打造「中華文化節」和中國通史系列展覽成為品牌項目
●推進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及中華文化體驗館
●會繼續推出聯繫社區的多元化活動
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和設施
●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更多學生和青年參訪
●政府會與愛國團體建立密切關係,凝聚力量,協同舉辦更多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普及化「心繫家國」活動
●持續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
●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
●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
●配合更新的國家安全教育,持續為師生提供專業發展和活動
●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定稿
●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