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大文集團全程推進追回「南京大屠殺唯一動態記錄」 37分鐘馬吉影像港首映 揭日軍暴行還歷史真相

2025-09-18 04:12:21 內地
●37分鐘馬吉影像首次在港展映 。圖為香港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展映現場 。
●唐英年(中),姚茂龍(左一),李荔(右一),出席37分鐘馬吉影像版在港首展映。
●香港文匯報持續跟蹤南京大屠殺的原始記錄馬吉影像。

「這是南京眾多水塘中的一個,許多人被日本兵殺死後又被扔進了池塘,大約在(1937年)12月26日,這裏有40多人被殺,從一具漂起來的浮屍可以看到,他們被殺時雙臂被綑綁着……」9月17日,在香港愛國教育支援中心「鑒往知來·復興中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史料展」開展儀式上,88年前南京大屠殺期間由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像機秘密拍攝的、揭露日軍暴行的唯一動態影像37分鐘版,首次在香港放映,全場近百名觀眾屏息觀看。37分鐘版馬吉影像是目前已發現的各種馬吉影像版本中,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的版本,並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程推進從海外追回。一幀幀黑白畫面,真實還原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旻

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海外聯誼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指導,香港江蘇青年總會等聯合主辦,香港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惠明慈善基金共同協辦。

江蘇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李衛華,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創會會長唐英年,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姚茂龍,江蘇省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會長陳慧鈺,江蘇省政協委員、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江蘇省政協委員、香港江蘇青年總會會長李荔,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張連紅,惠明慈善基金理事長鍾惠明,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創會會長邵子平,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等擔任主禮嘉賓。

為港青提供鮮活教材 讓歷史走出課本

李荔致辭表示,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影像——馬吉影像首次在港展映,為香港青年提供了鮮活的歷史教材,幫助他們理解中華民族經歷過的深重苦難。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以史育人有着更深的體會。這部珍貴的影像史料,令我們重溫那段山河破碎的歲月。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是為了從歷史中吸取力量,讀懂鑒往知來的深意,扛起復興中華的擔當。」黃錦良在致辭中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讓年輕一代了解抗戰時期的苦難與抗爭,才能明白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這次史料展正是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的課堂,讓歷史走出了書本。

「(1937年)12月16日,上海路,婦女們跪下來請求日本士兵不要殺害她們的兒子和丈夫,他們僅僅因為被懷疑當過兵而被驅趕到一起。成千上萬的平民也被繩索這樣綑綁起來,驅趕到揚子江邊、眾多的小池塘和空曠的場地上,在那裏,他們遭到機槍掃射、刺刀砍殺、步槍齊射,甚至被用手榴彈處決。」影片放映現場,人們神情凝重,來自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大陸研究所博士生凌子婷默默流淚。「在日軍佔領南京幾天後,這樣的慘狀一直在持續,轟炸機飛過南京的天空,那是一片死寂的灰色。」馬吉牧師親自撰寫的解說詞傷感淒然。

銘記歷史非延續仇恨 為守護和平未來

據張連紅介紹,南京大屠殺發生期間,時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喬治·費奇與丹麥人貝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於1938年曾先後攜帶馬吉影像11分鐘版拷貝途經香港,但一次也沒有放映。「87年後,馬吉影像終於在香港公開放映。」張連紅感慨道,「80年後的今天,我們舉辦這場史料展,不僅是為了回望過去,更是為了照亮未來。展出的每一份文獻、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影像,都是歷史的『活化石』。它們訴說着侵略者的暴行,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張連紅說,這些珍貴的活動畫面不僅是南京大屠殺的鐵證,更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容忘卻的記憶。戰時馬吉先生記錄歷史,戰後邵子平先生等人打撈歷史,現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著書傳播歷史。這一接棒傳承歷史的故事告訴我們,歷史的真相或許會被暫時遮蔽,但永遠不會消失。正是通過這些真實的歷史碎片,我們得以重建集體記憶,守護人類良知。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本次展覽,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實物原件與影像資料,帶我們穿越時空,在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中,感受刻骨銘心的歷史傷痛,體悟革命先輩為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犧牲。」李衛華致辭表示,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沉湎悲壯,而是為守護真相、汲取教訓。唯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才能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