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李家超昨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今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環繞經濟和民生兩大主軸。李家超強調,這份施政報告既是香港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亦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加快北都發展 夯實產業基礎
北部都會區與深圳接壤,是香港對接國家重大規劃部署的重要腹地。加快推動北都區發展,是香港及早把握明年「十五五」規劃機遇的重要課題。施政報告以專章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包括成立由李家超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以新思維採納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裝備等,達至既安全又省錢省時的目標,並為加快北都區發展訂立專項法例,同時進一步加快發展河套、制訂新田科技城發展綱要、加快打通港深兩地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將更能配合北都區建設,服務國家發展新形勢,凸顯香港的戰略發展區域作用,體現李家超推動北都區發展的緊迫感和行動力。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承托。今年施政報告另以專章提出產業發展和革新,帶出香港推動產業換代、適切時代發展的題中之義。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會結合市場力量,透過靈活批地、稅務優惠、資金補助和人才培育等優化措施推動產業發展。其中特別指明,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佔有重要比重,但市場格局和科技正急劇轉變。特區政府致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一方面會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與數據科學等,以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增加人員收入,提升經濟效益。這些產業轉型重心,都聚焦香港如何更好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產生更大經濟效應,對於香港長遠發展,前瞻性強,創增長點,促進經濟擴容增量,具有強化香港實體經濟的重要意義。
提升金融優勢 應用人工智能
香港在良政善治新階段,需要更好鞏固和提升金融、航運、貿易、物流、法律服務中心地位。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有力舉措,包括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等促進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以深化國際經貿網絡、推動數字貿易、推動大宗商品交易等促進國際貿易中心發展;以建立通達內陸「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建立國際「夥伴港口」網絡等推動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以加速擴展航空版圖、完善大灣區多式聯運網絡等推動國際航空樞紐發展;以國際調解院總部開展運作、打造國際法律樞紐等推動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5個國際中心環環緊扣,既傳承香港固有優勢特點,也聯繫今日大灣區和區域發展需要。特區政府全力發揮香港制度優勢,鞏固國際中心地位,將能進一步加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應用人工智能是今年施政報告的一大亮點,當中包括成立「AI效能提升組」,提升特區政府部門如政府統計處、1823服務的工作效能;在強化AI數據優勢方面,特區政府今年內會推出北區沙嶺約10公頃數據園區發展用地,作市場招標,推動數據及AI相關產業發展。政務司副司長會領導「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政府部門於工作中應用AI人工智能技術等。這些舉措,配合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香港AI發展將得以加快提升。
致力改善民生 市民安居共融
安居生活、關愛共融,是今年施政報告關於民生的施政重點。今年施政報告的民生專章,是篇幅最長的一章,涵蓋九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範疇。其中,增加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列民生專章的首項舉措,在公私營房屋方面作出多項政策調整,凸顯首要回應市民的房屋需求。公布《運輸策略藍圖》、推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提升公營醫療體系、加強醫療人手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生活環境、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等舉措,則緊貼當前世界民生生活潮流,提出出行便利、醫療健康和綠色優質生活的民生藍圖。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支援中小企發展多元經濟,推動食品產業發展、推動漁農業發展、推廣寵物友善場景,以支持本地經濟帶動民生生活更豐富多元。今年的惠民生措施,將進一步讓市民生活在安居共融的社區。
李家超上任以來,積極推動政府與社會改革,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文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強調,「民生與經濟息息相關,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能創造就業和財富,為公共服務提供更多資源,讓政府提供更多服務;民生改善則帶動社會需求,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經濟與民生,兩者相輔相成。」施政報告充分體現李家超拚經濟謀發展的施政目標,而改善民生是施政的最終目標。社會各界共同支持施政報告藍圖逐一落實,香港社會將能更好提升經濟長遠競爭力,增添發展動能,市民幸福感與獲得感更加強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