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調查:人工智能技術在港大規模應用 81%港企投資AI獲利 一成賺逾倍

2025-09-17 04:25:56 財經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李勁華估計,今日的施政報告將大力推動本港AI科研及應用。記者莊程敏 攝

人工智能(AI)技術近年已成為各地兵家必爭,企業紛紛投入應用,借助科技力量應對市場挑戰。特首李家超日前亦預告今日的施政報告將大力推動本港AI科研及應用。事實上,本港企業近年在AI應用亦不遺餘力,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昨公布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港企已經將AI整合在業務之中,較去年的47%顯著上升,同時八成港企更表示投資AI獲利,一成更獲利超過100%。調查指出,香港有條件把握AI帶來的新一輪競爭優勢,讓創科成果更大規模走進產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昨公布「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業界調查2025」,這是香港無線科技商會 (WTIA)在文創產業發展處(CCIDA)贊助下舉辦之「2025亞洲智慧創新大獎」項目的一部分。調查於今年8月進行,以網上問卷方式成功訪問合共300間來自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智能科技企業管理層,以了解業界目前的需要,與業界使用人工智能的情況。

生成式AI採用率最高達73%

調查顯示香港企業正積極把AI應用落地。2025年,62%的受訪港企將AI整合在業務中,較2024年的47%顯著上升。生成式AI成為最廣泛採用的技術,香港採用率為73%,較2024年的60%顯著上升,與亞洲其他地區的採用率79%差距收窄。生成式AI亦取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功能(RPA),不論香港還是亞洲均錄得跌幅。

另外,61%的受訪港企目前聘用不多於10名AI相關專才。首要人力挑戰為需要為現有員工進行升級/再培訓 (46%),其次為缺乏行業專屬AI經驗及招聘預算限制。在最難招聘的技能方面,行業專屬AI技能 (46%)與生成式AI (40%)居前,顯示企業正從通用技術走向行業深度融合。同時,港企以務實策略補位:透過內部培訓和使用AI工具自動化以填補人手不足,並配合外判及聘用自由職業者/合約專才以提升彈性。

57%企業未來一年投資逾10萬

在投資與回報方面,81%的受訪港企表示已錄得AI投資正回報,其中錄得0至50%回報的港企佔總受訪者42%;錄得51%至100%回報的港企佔25%;錄得超過100%回報的港企約佔14%。隨着回報逐步清晰,未來12個月計劃投資超過10萬元的企業上升至57%,較去年的37%多,投資信心顯著增強。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李勁華昨日表示,數據清楚反映香港企業大幅採用AI,特別是生成式AI帶動整體應用及投資提升。他相信,若在算力經濟性、行業化人才培訓與清晰合規框架上再走前一步,香港有條件把握AI帶來的新一輪競爭優勢,讓創科成果更大規模走進產業。

至於AI會否加劇裁員潮,李勁華認為兩者屬間接的關聯,主要原因還是與宏觀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而非單純由AI推動。AI目標是提升生產力和增加收入,但很少看到是因為想利用AI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企業希望藉由AI提升效率,讓員工能完成更多工作。例如,若能加快流程,便可讓同樣的人力做出更多的業績。」

他認為,推動AI的關鍵在於其屬於新興技術,自從開始發展到目前已經大約三年以上,尚未達到可以完全智能化、即刻執行的階段,仍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因此,內部的培訓和教育都需要加強。

業界冀政策直接資助科研

李家超預告今日的施政報告將大力推動本港AI科研及應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的調查顯示,本港企業對於政府政策的支援,期望聚焦於「資助、人才、監管與基建」四大方向。最受期望的支援包括直接資助/研發撥款 (55%)、升級/再培訓計劃 (49%)、更清晰的監管指南 (46%)、跨境AI合作機會 (44%),以及共享基建 (如算力/數據沙盒) (37%)。

李勁華認為,這些訴求與調查結果互相呼應:在回報逐步明確的同時,若能降低算力成本、擴充專業人才與強化合規路徑,香港可望在AI應用層面進一步提升。

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業界調查撮要

●62%的受訪港企將AI整合在業務中

●1%的受訪港企表示已錄得AI投資正回報

●57%指未來12個月計劃投資超過10萬港元

●61%的受訪港企目前聘用不多於10名AI相關專才

●在最難招聘的技能方面,行業專屬AI技能 (46%)與生成式AI(40%)居前

●約51%受訪港企處於收支平衡,錄得盈利的比例升至25%

整理:記者 莊程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