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與SEN學童做朋友 感受生命熱情

2025-09-17 04:18:51 評論

陳雪儀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

近日,筆者應邀出席由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和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聯合主辦的「『小眼睛看世界』——藝術作品展 及 SEN 藝術論壇」,期待以「小眼睛看世界」呈現社會多元 (Diversity)、公平 (Equity) 與共融(Inclusion)的美好願景。展覽匯聚來自內地、澳門、新加坡及韓國等地超過200件SEN作品,作品主題是表達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對世界的想像與感悟。

SEN學生創造力令人大開眼界

在展覽中,小朋友繪畫出不同大小、抽象、具象等的眼睛,展示出獨特的自我世界。例如:在《怪獸大集合》作品中,參加者突出一雙雙大小不一的眼睛,配合繽紛色彩與簡潔線條,描繪出一群性格鮮明的小怪獸,但這些怪獸並不可怕,而是非常可愛,因為作者想表達出多元與包容。另外,運用不同色彩的圓圓大眼睛,吸引觀眾視線,卻通過抽象的方式,描繪前後疊加的魚兒,且色彩深淺變化以及不同形狀的交錯,營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感,打破傳統人們對魚類的刻板印象,表達出創作者對自由、奇幻及生命充滿熱愛之情,使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富奇幻的情感。

此外,廈門市有一位孤獨症(自閉症)學生,以立體主義風格臨摹喬治‧康多作品,藉破碎幾何與繽紛色彩拼合出創作者主觀對人物的形象,感受到他們對世界的新奇感知,且打破常規的畫面,與世界對話的獨特符號。還有一位小朋友以《寫我心情》的作品,運用幾何形狀的色塊,分別以暖色、冷暖對比等不同的作品,表達她的哀與樂複雜多變心情。另一位小朋友以《親子系列——爸爸與我》作品,表達父與子親密的關係,非常溫馨感人,展覽作品還運用不同媒介作出展示,如書法,版畫、拼貼等,都是充滿個性。

筆者得知其中一位參加展覽的中六同學是從七歲開始就喜歡畫畫後,就回想起自己也是從小喜歡畫畫、寫作,深有感觸。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藝術就好像是「搵唔到食」的代名詞,在筆者的成長過程中,對藝術的興趣一直備受壓抑,然而幸運地有機會加入學校任教視藝科,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現在擔任藝發局藝術教育主席,更希望從自身的經歷,引起大家關注世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得到適當引導必能成才

其實,我們天生就具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應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正如魚善泳而鳥善飛,如果教育工作者或家長能按照小朋友的性格、能力、興趣和志向,在學業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對他們作出適當指引,我們就會明白互相欣賞、互相扶持的可貴。正如,「SEN」有時被認為殘障的代名詞,但今次筆者欣賞到SEN學童的藝術作品,就深深被他們熱愛生命的態度所感染。

在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梁媛琴校長和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陳耀民校長全力支持,以及展場內秦志偉校長及林泳施校長等的協助,以及「善學慈善基金」及「香港心理教育專業協會」的協辦下,是次活動得以成功舉辦。深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參展學生將來會逐漸明白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活出自我價值及貢獻所長,造福社會。

今次展覽會舉行至本月21日,地點在香港賽馬會藝術創意中心L1藝廊,期待大家到展場支持及欣賞學生的藝術作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