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嶺創新知】成為「AI善用者」 應對未來挑戰

2025-09-17 04:12:08 教育

當你聽到「人工智能」(AI),可能會想到會聊天的機械人、手機上的自動修圖功能,或是streaming platform為你推薦的音樂與影片。其實,AI的核心在於讓電腦模仿人類的智慧,它能透過分析大量數據找出規律,並根據經驗作出判斷。它沒有情感與自由意志,所有能力都來自人類的設計與訓練。事實上,你每天都在與AI互動,例如手機的臉部解鎖功能、YouTube的影片推薦、會議字幕的即時轉換,甚至是電玩中與電腦角色的對戰,背後都依賴AI技術。這些應用的實現主要來自兩項關鍵技術: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能透過大量案例找出規律,而深度學習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特別擅長處理圖像、語音和語言等複雜資訊。

AI是「專項高手」 並非無所不能

然而,AI並不是無所不能。它缺乏真正的常識與情感判斷,當遇上與訓練資料差異過大的新情境時,仍可能出現錯誤。換句話說,AI更像是一位「專項高手」,在熟悉的領域表現出色,但面對不確定或全新問題時可能顯得手足無措。對於正在學習階段的你而言,AI是一個極佳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你節省時間、提升效率,讓你有更多空間去發揮創意、深化理解與強化表達。

更重要的是,AI正在改變未來工作的模式。許多研究顯示,人們普遍希望AI幫助處理那些重複、繁瑣或壓力大的任務,但在需要判斷力、創意和溝通的工作上,仍然希望由人類主導。這意味着,未來的AI最理想的角色不是取代你,而是成為你的合作夥伴。它能分擔瑣碎任務,讓你專注於更有價值的部分,這樣的「人機協作」將會是未來職場的主流。

這些趨勢也提醒我們:該培養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在 AI 時代中脫穎而出?研究發現,隨着AI逐漸擅長各種資訊處理工作,未來職場對「人際溝通」「團隊協作」「判斷與決策」「創造力」等屬於人類特有的能力需求將會上升。換句話說,AI 能幫你快速找資料、整理報告初稿、比對文獻,但真正能讓你與眾不同的,是你能否將資料轉化為見解、能否用有說服力的方式呈現觀點,並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作出負責任的選擇與領導決策。

那麼,你現在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成為真正「會用 AI」的人?當你做作業或準備專題時,可以先明確任務目標與評分準則,再請AI協助整理資料或產出初步大綱;要求它提供資訊來源、指出潛在限制與不確定性,並主動核對內容真偽;將結果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詮釋,補充課堂知識與個人觀點,避免直接複製AI的語句;記錄使用過程並標明出處,尊重著作權與隱私;最後,將AI節省下的時間用在深化思考、討論與成果展示。簡單來說,讓AI處理快速且重複的部分,而你負責正確與深度的部分。

AI並不是魔法,而是一項由人類不斷發展的科技成果。理解它、善用它,並以負責任的態度與它協作,你不僅能在學習與升學上佔據優勢,更有可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引領AI,將科技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李楠 嶺大數據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學部教學助理教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