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李紫妍 廣州報道)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15日在廣州舉行,今屆大會以「賦能大灣區,共拓新機遇」為主題,是首次移師內地舉辦,規模亦為歷屆最大,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工商界代表1,200餘人出席,大家圍繞跨境金融、商事法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大會上,主辦方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促進報告》。報告首次繪製了大灣區智能汽車、創新藥兩大新興產業的供應鏈圖譜。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形成涵蓋電池、零部件、整車及服務的智能汽車全鏈條產業集群,在創新藥領域,則形成了「港藥粵產」「澳門監製+橫琴生產」等合作模式。有與會者指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高,可作為大灣區車企「走出去」的平台。
全國政協副主席姜信治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6年來,粵港澳三地緊密攜手,推動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他希望與會各方深化交流合作,共同譜寫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與周邊省份產業協同升級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會上獲悉,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今年首次登頂全球第一,廣東現有全國最多的7.7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致辭表示,歡迎全球企業投資廣東、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打造原始創新的科研基地。他指,即使在美國亂揮關稅大棒的背景下,今年1月到7月,廣東外貿逆勢增長4.3%。
廣東的外貿逆勢增長的成績單,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體系的成熟。會上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促進報告》顯示,從微觀層面看,大灣區供應鏈促進體系激發鏈上企業創新活力。中觀層面,大灣區供應鏈促進體系推動粵港澳產供鏈深度融合發展,帶動與周邊省份產業協同升級。
港可助內企拓國際供應鏈
對於大灣區供應鏈如何進一步合作,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受訪時表示,以汽車產業為例,廣東擁有產業鏈上游的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的整車集成製造等優勢,而香港在融合創新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方面具備優勢,可以在產業鏈下游提供服務。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高,可作為大灣區車企「走出去」的平台。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理想夥伴。」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在會上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鼓勵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包括供應鏈管理、研發、財資及電商中心,借助香港優勢拓展國際供應鏈業務。
大灣區的供應鏈不僅為本地企業發展提供支持,亦為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企業帶來機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總裁范諾亞(Noah Fraser)在大會上表示,關稅戰背景下,美資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在華業務,因為這裏擁有龐大體量和完善要素,是全球少有的商業生態。而大灣區已成為連接中國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他說,「大灣區作為中國製造業和創新中心,不僅是企業的實驗室和訓練場,更是助力其完善商業模式、拓展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理想平台。」
深交所港交所總流通市值超75萬億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源的「磁場效應」愈發彰顯,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表示,深交所和港交所當前的上市公司總流通市值已超過75萬億元人民幣,如果合併統計,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居第三位,大灣區內金融機構的布局也更趨密集、多元。
灣區發展最新成績單
●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2萬億美元,以佔全國不到0.6%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9的經濟總量。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5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今年躍居全球第一位,擁有72家獨角獸企業以及超過7.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廣東擁有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新能源等9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與港澳發達的金融、貿易、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相得益彰。
●廣東全省經營主體總量已經突破2,000萬戶,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其中企業數量率先突破900萬戶。
●廣東省登記在冊外商投資企業超21萬戶,佔全國1/4,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總量連續39年居中國首位。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盧靜怡
灣區供應鏈合作案例分析(以智能汽車為例)
上游: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
礦產原材料及電池零部件:(代表企業)
粵:優湃能源、天賜、比亞迪等
港:umicore、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ATL)
電動化零部件:
粵:弗迪電池、億緯鋰能、比亞迪、INOVANCE等
港:寧德時代(香港研發中心)、德昌電機集團
智能化零部件:
粵:極海半導體、德賽西威、華陽數碼特、DEEPMAP、華為等
中游:整車集成製造
純電動汽車(BEV)、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
粵:比亞迪、廣汽集團、小鵬、東風日產
下游:以智能汽車為核心的服務
汽車銷售、租賃:
粵:廣汽商貿、東風南方
港:Sime Darby Motors、大昌行集團、錦龍汽車集團、太古汽車(香港分公司)
澳:JEBSEN、仁孚(港澳經銷商)
充換電、電池回收:
粵:萬城萬充
港:CLP中電、易充站
維修保養:
粵:華勝HARSON、百援精養
澳:宏藝
智能出行:
粵:apollo、滴滴、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
港:怡豐科技、冠忠巴士、SOCIF
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路測感知設備、邊緣計算系統、車用無線通訊網絡、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雲控平台、城市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檢測平台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盧靜怡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