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會談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此間專家認為,中美會談之所以能取得進展,說明雙方都願意相向而行,回到合作軌道。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緊密的接觸和及時的磋商對雙方開展正常的經貿活動十分有益,但前提必須秉持真誠的態度。「中方始終保持真誠,然而美方在磋商開始前刻意增加對中國的施壓,比如將23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對話氛圍。」白明說,對此,中方已堅決採取了反制措施。這一系列交鋒,可以說是正式會談前的「前奏」。
白明認為,在本輪會談中,雙方必然會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展現各自立場。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底線與尊嚴的問題上,中方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既符合中國相關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不會縱容此類行為。」他說。
美向華低端芯片市場傾銷
白明表示,距離斯德哥爾摩會談不到2個月,中美雙方再次啟動新一輪會談,意味着雙方都有訴求。但美方的做法往往是要求中方滿足其訴求,卻不願回應中方的合理關切,甚至提出不對等的條件。例如,美方要求中方完全放開稀土管制,卻繼續對中國高端芯片實施嚴格出口限制;同時,在低端芯片領域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而實際上美方在這一領域存在向中國市場傾銷的行為。中國在低端芯片領域已有較大產能,美方的要求不僅不合理,向中國傾銷低端芯片還試圖解讀為美方對中國的「恩惠」。
「這種做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白明說,合作與磋商的基礎是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而不是單方面的施壓與算計。美方拿出誠意,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真正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
中方已展現出溝通誠意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如果美方繼續一邊制裁、一邊談判,那麼會談很難有建設性成果。王勇認為,中美在西班牙的會談取得進展,說明雙方願意回到合作的軌道。中方已經展現出溝通的誠意,同時也亮出了維護權益的決心。事實都表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而歐洲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在中美問題上一邊倒,他們清楚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是不可替代的市場。歐盟的選擇,也提醒美國:單邊主義的道路走不通,真正的多邊合作才是出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