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明天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外圍經貿格局持續不明朗的大環境下,社會期待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香港經濟能夠實現轉型升級,拓展新興產業和市場。近期金融市場暢旺、場館經濟帶來的正面效益等成績,都證明特區政府的政策成效顯著。與此同時,社會亦高度關注如何將宏觀經濟層面的積極效益,進一步輻射至全社會,從而解決更多民生問題,惠及更多市民。因此,筆者相信,新一份施政報告依然會繼續聚焦「拚經濟、惠民生」兩大主題。
着力新興產業
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額高達2,40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進一步體現,持續吸引優質內地企業及全球資金雲集香港。民建聯早前提出建議,希望特區政府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吸引更多海外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研究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以及放寬對中小型公司的上市門檻,並研究合適措施支持中小型上市公司加快轉型。
特區政府銳意發展盛事經濟。隨着啟德體育園開幕,今年上半年香港舉行的各類盛事,合共吸引約84萬旅客參與,並為香港帶來33億元的消費額,以及18億元的經濟增加值。另外,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量穩步增長,有約1,780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按年增加一成;非內地旅客錄得58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多17%。這都印證香港有機會進一步發展相關產業。民建聯建議繼續向中央爭取擴大個人遊城市範圍,並推動綠色旅遊、海島旅遊,進一步打造穆斯林友善城市,吸引中東遊客等,助力香港吸引更多新興客群,擴展旅遊市場的多元化。
新興產業方面,特區政府將人工智能、綠色產業等擺在經濟轉型的重要位置,筆者十分認同。但香港需要清醒認識到自身的客觀條件,避免不切實際的產業規劃,找準自身定位,以獨特優勢切入新興產業賽道。香港更應從「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出發,思考香港如何嵌入相關產業鏈。例如在新能源產業方面,民建聯建議香港應制定新能源發展的專項基金及政策措施,積極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的編制工作,融入國家新型能源體系。
改善突出民生問題
雖然近期香港在金融、旅遊等行業取得不俗成績,但仍有突出的民生議題亟待解決。根據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數據,本港整體失業率維持在3.7%,基本保持平穩,但當中建造業的失業率升至7.2%,餐飲服務活動、零售業的失業率亦分別升至6.4%及5%,情況值得關注。這也導致社會出現部分聲音,認為有關行業的高失業率,是由於輸入外地勞工等政策導致。因此,特區政府須進一步優化和檢視相關政策,避免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民建聯建議,為確保本地就業優先,要盡快堵塞外勞制度漏洞,包括加強「放蛇」執法及引入罰款機制。
隨着香港人口結構進一步呈老齡化趨勢,愈來愈多市民更加關心醫療資源;加上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公營醫療進行一系列改革,對公營醫療的多項收費進行調整,更須密切留意改革的成效。民建聯建議,特區政府應檢視公營醫療收費調整幅度,以及提升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以減輕市民的醫療負擔。另外,我們亦建議優化跨境安老措施,擴大長者醫療券在內地的使用範圍,回應香港正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挑戰。
香港的發展不僅需要金融市場的繁榮與新興產業的突破,更需讓經濟成果轉化為實在的民生改善,惠及不同行業與階層,讓市民感受到發展的溫度,真正體現以民為本。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