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Duke of Normandy)征服英格蘭,歷經九年平定全境,史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威廉是一位強勢的君主,他冊封親信為各地領主,並將諾曼法語定為官方語言。至於宗教與教育事務,則由使用拉丁語的神職人員負責。此時,牛津與劍橋大學均禁止使用英語。法語在英格蘭的優勢地位持續了三百三十三年。隨時間推移,王室權威漸衰。早期諾曼國王常居法國,與英格蘭事務頗為疏離。此為中世紀英語萌芽之背景。
現實層面上,佔人口九成的農民僅懂英語,難以與使用法語的上層階級溝通。於是諾曼法語與簡化後的古英語逐漸融合,形成「中期英語」。至亨利四世時,英格蘭終於出現第一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王。
1348年,黑死病重創歐洲社會秩序,人口銳減,使用英語的階層影響力反而提升。1368年,英國國會將英語定為法庭法定語言,法語的獨尊時代就此終結。
歷經三百年的艱難融合,《坎特伯雷故事集》作者傑弗瑞·喬叟(Geoffrey Chaucer)將中期英語推至文學高峰。
諾曼人為英語注入大量新詞彙,尤其是政府與階級制度相關用語,如政府(government)、議會(parliament)、司法(justice)、公爵(duke)、男爵(baron)與僕人(servant)等。
法國人亦帶來生活與文化層面的詞彙,如休閒(leisure)與浪漫(romance)。相反,英語中原本指活體動物的詞彙如豬(pig)、牛(cow)、羊(lamb),在成為餐桌上的肉品後,則採用法語來源的名稱:豬肉(pork,源自法文 porc)、牛肉(beef,源自法文 bœuf)、羊肉(mutton,源自法文 mouton)。
此外,法語對中期英語的文法及富涵弦外之音的慣用語(idiomatic expressions)亦有深遠影響,令英語表達更為豐富。
古英語的代表作之一為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其開篇如下:“Hwæt! We Gardena in geardagum/þeodcyninga, þrym gefrunon/hu ða æþelingas ellen fremedon.”
意為:「聽啊!我們早已聽聞斯皮爾丹國王之榮耀,那些貴族英勇事跡何等輝煌。」
而中期英語的文學代表作則必屬《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全書共二十四個故事,開場詩為:“Whan that Aprille with his shoures sote/The droghte of Marche hath perced to the rote/And bathed every veyne in swich licour/Of which vertu engendred is the flour;”
中譯為:「當四月甘霖滋潤,穿透三月乾旱至根底,沐浴每一絲脈絡於甘露之中,百花因而煥發生機。」
中期英語看似較古英語易於理解,然對現代人而言,兩者皆難以直接解讀。中期英語的特點之一為一詞多拼,以下列出一至十的多種寫法,以分號分隔:oon(或 ane);two(或 tuo/twei);three(或 thri);fower(或 four);five;six(或 syx);seven(或 sevene);eighte(或 acht);nyne;ten。
可說中期英語向現代英語邁進了一大步。中期英語時期大致結束於1500年。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