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官方經濟機構的抨擊,令投資者與政策制訂者憂慮官方經濟數據的可信性,因此紛紛轉向私人機構制訂的經濟報告,使非官方統計數據在華爾街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
近期特朗普多次批評負責通脹與勞動市場關鍵報告的勞工統計局(BLS),並於上月批評最新發布的就業報告「被操控」後,宣布解僱該局局長麥肯塔爾弗,提名「特粉」安東尼接任。白宮其後更指責BLS在截至今年3月的年度就業數據中下調逾91萬個職位,指局方「已失效」。
投資者憂數據被特朗普影響
投資者憂慮官方統計數據或因迎合特朗普而被扭曲,更傾向採用私人機構的數據。美國銀行行政總裁莫伊尼漢指出,政府調查數據不再如以往般有效,強調美銀的報告能反映消費者與企業的真實行為。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亦稱該行擁有從非政府來源獲取的龐大數據,包括違約紀錄與全球貿易數據。
一些傳統私人機構發表的報告,例如薪資處理機構ADP發布的就業報告,近期便進一步受到關注,新興機構例如Revelio Labs亦推出標榜「更及時、更細緻」的勞動市場統計。華爾街研究機構現時也引用各種數據來源,包括餐廳訂位、酒店入住與信用卡消費等數據。
自由市場倡議者認為私人機構數據較不受政府干預,有助提升公信力。然而專家警告,儘管民間數據有助企業快速決策,但其可靠性仍依賴作為「黃金標準」的官方數據支持。若官方統計質素下降,民間數據亦連帶受影響。
分析師指出,私人機構數據短期內全面取代官方數據的可能性仍低,因法規要求政府必須依據官方數據制訂政策,且如通脹等關鍵指標只有政府機構才能正確追蹤,最終經濟學家仍需以官方統計為核心依據。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