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詩語背後】雲港通天下 煙山越古今——深圳街道素描(5)

2025-09-16 04:04:29 副刊
●半山石壁上勒刻着「江山如此多嬌」六個毛體大字。 作者供圖

木木

鹽田區下轄四個街道,陸域面積是深圳各行政區中最小的,只有74.99平方公里。而鹽田街道在其中獨佔44.74平方公里,達五分之三,加之產業特色鮮明,文史淵源深厚,使這片山海相連之地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分量。從地形上看,鹽田街道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山下的泛鹽田港產業帶,山上的大三洲田文旅區,以及兩者之間遍布峰巒溝壑、老藤古木的生態綠地。

泛鹽田港產業帶包括鹽田港、鹽田保稅區以及周邊的科技文旅產業。鹽田街道作為深圳經濟特區首批成立的街道之一,始建於1980年代初期,當時尚無鹽田港,亦無鹽田區。鹽田得名於古代製鹽業,自北宋至明中葉,在今天深圳香港一帶,陸續開設了東莞、歸德、黃田、官富、疊福等五大鹽場,以鹽場為中心集聚相關產業和貿易,帶動商埠、碼頭和墟市發展。明末清初,由於種種原因,當地製鹽業趨於蕭條,但康熙版《新安縣志》中仍收有鹽田墟、鹽田村、鹽田逕等地名。

鹽田港位於鹽田灣畔。鹽田灣是大鵬灣自東向西深入陸地的一個內灣,靜臥在逶迤綿延的山嶺之間,宛如一彎峨眉凝望着南國星空。這片海灣是深港邊界的一段,而深港合資的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則是鹽田港的主體。鹽田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步,不到20年就實現累計集裝箱吞吐量過億。長期以來,充當了深圳及華南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特別是近10餘年來,鹽田港集裝箱吞吐量增幅達33%,穩居世界第一。鹽田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單體集裝箱碼頭,而且率先實施碼頭岸電系統改造,三度獲評「全球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

鹽田港的崛起,給了鹽田街道特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兩千餘家各類規模的物流運輸企業在這裏聚集,共同編織着繁忙的物流網絡。鹽田綜合保稅區作為深圳首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與鹽田港聯動,率先推行「7×24」通行模式,免預約、全天候、全鏈條通關,實現了港區城一體化運作,幫助企業加快通關速度,降低物流倉儲成本。同時,保稅區為了改善貨櫃車司機的工作條件和休息環境,打造了一個立足當地產業特色的黨群服務中心——司機之家,內設休息淋浴室、休閒運動區、心理諮詢間、維修實訓基地等,為前來「打卡」的司機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和細緻周到的服務。

鹽田街道因港而興,臨港而活。鹽田海鮮街是深圳八大食街之一,海風習習,濤聲陣陣,不少資深食客把這裏當作品嘗新鮮海產品的首選地。十餘家面朝大海、滿帶歲月痕跡的老字號酒樓,伴隨着這條小街從簡陋的漁港到多元化美食文旅街區的蝶變之旅。從海鮮街西行約五公里,則是日益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新潮休閒打卡地——鹽港夜市。每當夜幕降臨,鹽田港璀璨的燈火繁星般鋪陳開來,空氣中瀰漫着各種美食的香味,在一排排個性化攤位前,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攤主,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講述着自己與這片海灣的故事……

近年來領航中國基因科技領域,尤其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大顯身手的華大集團,亦坐落在這片臨港寶地上。華大作為一家產學研結合的綜合基因科技機構,立足深圳,輻射全球,從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到主導水稻基因組計劃、千人基因組計劃,為世界前沿生命科學作出了重要的中國貢獻。毗鄰的華大科普教育基地,集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勞動教育於一體,充滿了田園情趣。當你漫步在掛滿五顏六色茄子和西紅柿的大樹下,徜徉在「一次種植,多次收割」的多年生稻田邊,走進無土栽培技術區親歷「手動傳粉」培植花卉蔬果,彷彿踏入了一個充滿科技與綠意的夢幻空間。

從泛鹽田港產業帶出發,一條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穿過一片蔥蘢的山嶺,繞過挺拔的梅沙尖諸峰,進入三洲田。半山處有一開闊地,巨大的石壁上勒刻着「江山如此多嬌」六個毛體大字,對面陡坡邊立一橢圓形原石,上書「山海大觀」四字。從這裏可繼續乘車前行,亦可沿當年三洲田古道方向,步行翻越梅沙尖,到達堪稱天人合一的文旅重鎮東部華僑城。

三洲田盆地西起梧桐山脈,東鄰大鵬山脈。這裏曾經是由一些自然村落組成的山寨,歷史源遠流長,民風純樸剽悍。而今,原村落大多已整體搬遷,取而代之的是著名的三洲田水庫和東部華僑城。這裏地處鹽田、坪山兩區交界,透過山脈溝壑與東莞、惠州相連,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四面環山,高低錯落,一片碧波蕩漾的水庫,繞山越屹,灣汊橫逸。東部華僑城的歐洲城堡式建築和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透過現代化遊樂設施,隱約可見散布山間的古村落。村落裏留存的客家民居,有着600多年歷史,被開發成各式各樣的農家樂,特色餐食遠近聞名。

這是一片富有英雄情懷的煙火人間,梅沙尖與蓮塘峰相峙而立,宛若雄偉的南天門守護着它特殊的自然稟賦和歷史記憶。緊臨東部華僑城主題酒店群,有一座青蔥蓊鬱的小山,庚子首義雕塑園就建在南面山坡上。十八座雕塑由曲折環繞的石階連接,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年發生的那場驚心動魄的起義過程。1900年(農曆庚子年),孫中山在三洲田發動武裝暴動,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

「中國之革命,發軔於甲午以後,盛於庚子,而成於辛亥,卒顛覆君政。」當我站在雕塑園裏默念着高聳的紀念碑上孫中山題寫的這段文字,靜水深流,撼人心魄,深圳歷史時空的巨大張力撲面而來。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辛亥革命「盛於庚子」,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征程。放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復興命題被不斷破解,深港兩地置身其中,一脈相承。鴉片啟戰端,板蕩肇之南粵,割讓香港成為這一宏大命題的起源;深圳建特區,大潮起於珠江,改革開放則是命題的解決。

《新安縣志》稱梅沙尖「尖秀插雲,如筆」。這支如椽巨筆,書寫着震古爍今的風雲故事。也許,深圳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新精神和放眼全球的開放胸懷,在庚子首義的烽煙中,在刺破蒼穹的梅沙尖上,就已經萌芽了。而山下那灣煙濤微茫的海港,百嶼熨波,千帆赴遠,見證了深港兩地的滄桑命運,亦寓意着雙城融合發展的廣闊前景——

異峰突起喚梅尖 拔地凌空只等閒

彪柄千秋首舉義 踏波萬里再揚帆

漫天碧色香江去 映港流霞深圳還

一片鹽田何所以 風生水起送流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