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立法會上星期就規管網約車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及二讀。香港網約車將獲合法身份。這一突破不僅惠及市民出行,更彰顯香港推動制度與時俱進的行動。
2025年8月28日,行政會議通過網約車規管框架,釐清法律灰色地帶。該法案於9月10日提交立法會首讀,預計最快明年第四季正式實施。這一決策標誌着香港城市治理理念的重要轉變,回應了市民對多元化出行方式的迫切需求,也使香港跟上全球城市出行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
沉疴得治 以民為本
自2014年Uber進入香港市場以來,網約車服務一直在法律夾縫中生存。有數據顯示,全港有超過3萬名網約車司機,每日服務乘客量接近20萬人次,約佔每日個性化出行服務總量的五分之一。表明市場對網約車的旺盛需求。
但由於制度滯後,不僅造成網約車合法化的法律與實踐脫節,更讓大量司機和乘客權益長期得不到保障。網約車合法化的曲折歷程,折射出香港制度變更跟不上社會變化的步伐。
本屆特區政府提出務實靈活的規管方案,對平台、車輛和司機實施「三證」管理制度。平台需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具備營運經驗和財力證明;司機須年滿21歲,過去5年內無交通肇事紀錄,且須通過相關考試方可獲准上崗;車輛每次申請許可證或續期時,車齡少於12年。
特區政府採用「兩步走」策略:先確定網約車合法化的主體框架,技術細節留待後續處理。這種漸進式立法策略避免了因細節爭議延誤整體進程,體現了務實的治理智慧。
網約車合法化的意義遠超交通領域本身,它表明香港有能力響應時代需求,打破制度惰性,真正以市民福祉為導向推動變革。
銳意進取 蕩滌陳規
過去因循守舊的治理思維不僅存在於交通領域,亦存在於土地、住房等關鍵領域。以土地政策為例,香港有超過1,000公頃的棕地長期閒置,同時有數十萬市民居住在劏房和籠屋。制度滯後帶來的社會成本不容小覷,香港若要在新時代保持競爭力,必須從根本上打破「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陳舊思維。網約車合法化只是起點,香港還需要大張旗鼓地推進系統性改革,特別是在土地房屋、創新科技、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改革不是零和遊戲,而是通過制度創新,創造多贏局面。
例如,網約車合法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傳統交通業態與新興模式的融合共生,既滿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也倒逼的士行業提升服務質量。
今天,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香港需要展現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和制度創新力。網約車合法化不應是終點,而應成為香港全面制度創新的起點。從土地政策到科技創新,從住房保障到教育醫療,都需要以同樣的改革勇氣和魄力,大張旗鼓地推動變革。
香港的管理制度正在與時代潮流同步前進。唯有持續改革,才能蕩滌陳規舊習、掃除前進的障礙。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