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八大非本地生比例擬增至50% 本地生學額不受影響

2025-09-14 04:25:37 要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茉瀅)為推進香港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有消息透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周三新年度施政報告中擬進一步放寬香港八間資助院校的非本地生招生學額,由現時的非本地生學額40%上限進一步提高至50%。教資會每年為本地學生提供的1.5萬個資助學士一年級學額則不受影響。

為配合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特區政府由2024/2025學年起放寬八大招收非本地生的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士學位資助學額的20%,增加一倍至40%。總結上學年,八大共取錄超過1.7萬名非本地本科生(包括不同年級),相當於本地生約23%,以香港大學佔比最高,有30%,其次是香港理工大學的28%及香港科技大學的25%。

港大校長張翔早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今年9月港大取錄的非本地生比例已接近40%限額,建議可以進一步增加,但須守住收生質素並有足夠軟硬件配套配合。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亦透露,與八大校長見面時部分院校反映四成非本地生限額已用完,認為香港吸納國際人才學生的容量需要再提升,而教育局會按需要再做調整。

香港資助大學取錄非本地本科生均為採取額外學額且不動用公帑資源的形式,不影響供香港學生升學的每年1.5萬個一年級收生額。同時,各所大學會向非本地生收取足夠收回成本的學費,以2025/2026學年為例,由每年16萬元至21.8萬元不等,較港生的4.45萬元學費高出2.6倍至近4倍。

擬進一步注資推數字教育 訂定學習架構

另外,推動數字教育是香港未來教育的重點之一,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會其後為推動本港數字教育訂立四大工作方向,包括提升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加強數字教育相關的教師專業培訓,推動學校運用創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輔助教學;優化數字教育基建配套,建立智能化的學習環境等。有消息透露,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將進一步注資和推動數字教育發展,包括規劃中小學數字教育、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以及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並加強教師相關培訓,以鞏固和提升港生的學習能力及全球競爭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