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香港工業總會早前向特區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議。工總主席林世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在眾多建議中,他個人特別關注北部都會區、河套區以及新田科技城的規劃與發展。他解釋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為科技產業提供強力支撐,但目前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建議政府設立類似「局」的專項獨立運作機構,像是機管局或醫管局,藉以避免政策部門繁瑣的審核流程,並加快決策速度;以及藉着香港品牌的優勢,進一步將香港本地生產的食品和飲品免檢直接進入內地,展現香港作為高品質生產基地的形象。
籲設專項「局」加快北都發展
林世豪認為,香港的科研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位居世界前列,目前12所大學中,有4所位列全世界前60名,包括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等。而香港科學研究人員包括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教授,科研氛圍濃厚。然而,科技園區和北都區的建設進展較慢,建議借鑑香港其他「局」的經驗,採用更有效率的管理模式。透過強化專項機構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動北都區、河套區和新田科技城的規劃與建設。區域內的各項設施應充分發揮作用,盡快做出決策並落實項目,以實現區域的快速發展。
關於科技方面的推進,他認為打通整個產業鏈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實現全鏈條的高效連接,香港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特別是目前香港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可以將實驗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在香港完成科學研究計劃後,我們可以逐步進行產品的試產,然後再進入量產階段。此時,我們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或『超級增值人』的作用,將科技和產品推向內地或東南亞等市場。」
此外,香港也是知識產權(IP)的重要聚集地。科學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依然在香港,這裏的金融體制也支撐着科技企業的融資。許多內地公司選擇在香港進行融資,成立總部,再向外拓展投資。這其實形成了一條路徑:在香港進行融資和總部設立,然後再向內地或海外擴大。
香港產品無需靠低價競爭
另一方面,林世豪指,香港製造、品牌,尤其是在食品類別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信譽,因香港的監管體系非常良好,且業界普遍相信香港出產的產品品質有保障。以香港的製造業GDP來看,製造業目前約佔4.4%,其中0.3%的部分來自食品和飲品行業,這個比例已經相當可觀。現正有4種類別的食品和飲品正在試行免檢通關,如果能夠進一步打通不同類別的商品,可為香港的製造和飲品行業帶來更多商機。以月餅為例,像美心月餅等香港品牌,都很受內地歡迎。
他希望,可進一步與海關協商,將某些肉類及奶製品等產品,允許直接由香港進入內地,避免繁瑣的檢疫程序。「目前的做法是,如果內地供應商使用巴西等國的豬肉作為原料,仍需在內地接受檢驗才能進入香港,再由香港進行最終加工,才能供應內地市場。然而,香港本地擁有數個豬場和雞場,生產的豬肉和雞肉完全可以直接出口到內地。」香港的畜禽產品具有獨特性,例如本地豬肉與內地豬肉在品種和品質上存在差異,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增值產業。不必與內地低價競爭,而是可以強調產品的品質和特色,從而提升香港食品和飲品的市場競爭力。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