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集合灣區優勢 培養優質人才

2025-09-13 04:15:51 評論

陳錦雲 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公布2025年度施政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公布,至今已經6個年頭,為香港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可善用大灣區有利政策和本地優勢資源,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注入源源動力。

本屆特區政府設立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集合多個相關政策局,策略性地協調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香港產業正在深度調整,傳統金融產業在鞏固提升,新興創新科技產業和「留學香港」的教育產業亦在大力發展之中。

筆者認為,「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應加強宣傳大灣區融合發展、雙向奔赴帶來的巨大機遇。例如,內地企業落戶香港,除了助力創新科技之外,還有哪些行業是特區政府重點支持的,香港市民、人才需要如何提升自身專長,做好準備把握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大灣區內地城市各自有哪些優勢產業、有哪些面向港人的優惠政策措施,港人如何尋找發展空間,這些資訊都有待加強宣傳推介。

筆者曾組織香港高校學生赴深圳前海、南山等地考察,大家發現深圳創新科技產業發達成熟,同時全國名校畢業生及海外歸來的留學生雲集,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才比比皆是,港青在學歷方面不一定佔優勢。深圳還在建設深圳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新型大學,大學數量、品質都很可觀,未來集聚的國際化高水準人才會越來越多。廣州更是傳統高等教育大市,人才競爭力強勁。香港人才、港青應該掌握現實情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找準定位。

當前,大灣區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升級,對高素質人才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科技、工程、數學等STEM領域,亟需專業人才,推動創新發展。擁有就業導向的碩士學位,逐步成為在新興產業行業取得一席之位的入門利器。現時每年來香港深造就業導向一年制碩士學位的外地學生有數萬人之多。

對此,筆者建議整合、優化本港現有面向港人的深造資助措施及計劃,集中資源加強對港青提升學歷的支持,為符合資格的港籍本科生(包括在本地和內地取得本科學歷的畢業生),提供深造資助。重點支持STEM學科,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培養更多人才。

另外,特區政府可研究加強資助港青在港校內地合作辦學校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及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碩士課程。這不僅能提升港青的學歷水平,更能確保其專業技能與經濟發展、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增強港青在大灣區的就業競爭力,為香港長遠發展儲備優質人才。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