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環節,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批覆同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等10個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綜合改革試點,其戰略考量需置於「十五五」規劃醞釀與國內外形勢變化的雙重背景下審視。
「中國商品市場一體化已取得顯著成效,要素市場化改革成為下一階段重點。」蘇劍認為,中國商品市場通過破除地方保護壁壘,基本實現了自由流通,但要素市場仍存在結構性障礙。其中,土地要素面臨制度約束,需在堅持土地國有制和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推進市場化改革;數據要素則面臨確權難、定價難的雙重挑戰,其價值實現高度依賴應用場景,難以形成標準化定價機制。這兩大難點決定了要素市場改革必須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的漸進路徑。
為後續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蘇劍表示,此次政策出台的時機具有深刻戰略意圖。從外部環境看,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複雜演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要求中國必須通過提升內部經濟運行效率來應對外部挑戰。從內部發展看,「十五五」規劃醞釀期與二十屆四中全會前夕的時間節點,此時出台改革試點方案,既能夠為即將到來的重大政策規劃提供實踐支撐和經驗借鑒,又能精準聚焦當前要素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後續改革指明方向。
試點地區選擇體現改革智慧
試點地區的選擇體現了改革智慧。蘇劍分析稱,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首都功能拓展區,其改革探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示範意義。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則依託制度創新優勢,可在跨境要素流動、數據跨境安全流動等領域率先突破。10個試點地區既覆蓋東部發達地區,又兼顧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區域,形成梯度推進格局,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試點積累可複製經驗,可為全國推廣奠定基礎,同時避免改革風險擴散。
蘇劍表示,要素市場化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在制度創新與風險防控間尋求平衡。通過兩年試點,將檢驗土地、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有效性,形成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最終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制度支撐,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