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人物群像到大國重器的藝術跨越 畫家范春曉 工筆繪時代 丹青築國魂

2025-09-12 04:04:20 副刊
●范春曉正在創作新作《問鼎蒼穹》。記者趙臣 攝
●范春曉
●紙本重彩作品《e度空間之二》,2010年,210×120cm,中國美術館收藏
●《空中雄鷹》,2022年,185×130cm
●《中國製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2019年,506×203cm

范春曉精研工筆,其畫作從最初細膩描摹身邊人物,逐漸走向展現恢弘壯闊的大國重器。他在藝術之路上步步深耕,創作風格與題材理念亦不斷拓展,邁向更遼遠、更富想像,也更貼近時代脈動的境地。他的《中國製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空中雄鷹》《黎族的婚禮》等一系列作品屢獲殊榮,先後三十餘次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八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等全國重大展覽,多幅力作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軍事博物館等國家級藝術殿堂收藏展陳。●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臣、朱順傑 合肥報道 圖:受訪者提供

當香港文匯報記者走進范春曉位於安徽合肥的工作室,只見玻璃落地窗旁,一方由翠綠植物與棕褐色木質方桌構成的小天地,構成他靜心構思的空間。近在咫尺的一面牆上,是他正在創作的新畫《問鼎蒼穹》,這亦是他承接的國家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又一新作。

范春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他1980年出生於安徽省阜陽市,從小喜愛畫畫,直至高中通過藝考被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錄取,開始正式接受專業美術教育,並先後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於2011年畢業。在攻讀工筆專業研究生期間,范春曉的導師是該院原國畫系主任吳同彥教授。談及這段近7年的學習時光,范春曉說:「綜合性大學給予了我更廣闊的視野和自由的探索空間,老師的指導助我踏上真正的藝術道路,同學們也成為我筆下源源不斷的人物素材。」

2008年,范春曉的作品《e度空間》入選由中國美協和廣東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0年,在他即將研究生畢業之際,他的系列作品《e度空間2》入選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次在藝壇嶄露頭角,讓青年范春曉有了更足的底氣和更大的追求。

跳脫舊題材 開闢新領域

在35歲之前,范春曉延續了大學以來的創作題材,作品大多以一個主人公為中心,描繪的是青年男女、少年兒童等他熟悉的身邊人,「表達的是自我的小情緒、喜歡的小狀態。」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創作那時已到了瓶頸,必須要尋求突破。2017年11月,他獲中國國家畫院的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錄取,自此,他逐漸邁向大尺幅主題性工筆畫創作之路。

談及近年在主題性工筆畫創作方面的精進,范春曉笑稱已進入「做減法」的階段,如今正追求一種技法收放自如、「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藝術境界。他總結道,主題性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求畫家在一至兩年的時間中專心創作,淡泊經濟利益,最重要的是在尊重藝術規律的前提下反覆實踐,不因襲前人,探尋出自己需要突破的空間。憶起往昔,他篤定地說:「付出是有回報的。為國家作畫,也有着極高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統籌傳承創新 塑造時代符號

范春曉總能在喧囂的環境下平心靜氣地思考與創作,同時沉下心來讀書與考察。他的作品在當代工筆畫壇顯得獨具匠心,表現在他能立足於新時代,將家國情懷與個人文化心理相統一,將個人的藝術感悟與當下時代的審美相結合,用精準的美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進而賦予作品豐富的審美意韻和多維的社會意義。

2024年10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開展,范春曉的作品《中國製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再次入選。畫面中,一架白色的大飛機迎面張開雙翼停靠在中國商飛研發基地裏,搭起的腳手架上,30餘位航空工程師呈現出忙碌而井然有序的組合。左後方,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無聲地訴說着她的祖國……

眼下,范春曉的首要工作是創作《問鼎蒼穹》。在這幅以風箏為主要輪廓、充滿科技感的作品中,他描繪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墨子號」量子衛星等大國重器,並大膽融入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的圖形、公式元素。畫面中的群像,既有學習科學的青少年,亦有擔當國之棟樑的科學家,詮釋出中國建設航天強國、追求航天夢想的精神圖譜。

「創作永遠不要被主題所束縛。」他說,自己接下來的目標是策劃新的系列作品,並盡己所能帶動更多青年畫家投身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之中。

多年為師 以身作則

2002年,范春曉本科畢業後前往亳州學院美術系任教,度過了六年光陰。之後,他先後在阜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執教。多年的從教經歷,於范春曉總結來說是四個字「教學相長」。時至今日,他仍每年舉辦培訓講座,走進課堂與後輩溝通互動。談及教學理念,他說:「畫畫膽子不能特別小,要打開一點、多看一點。」在他看來,作為老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學生引到正確的道路上,至於具體的藝術探索,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不要純粹模仿老師。他分析目前內地畫壇青年人才的斷代現象,亦與「從眾者眾、創新者寡」有關。「我很感恩我的大學老師(吳同彥),他是中央美院畢業的,他帶我走了一條比較正的路。雖然上的是師範類院校,但老師很重要,他能夠以身作則帶動這個學生,這個很關鍵。」范春曉續指,「學畫首先要勤奮、要多看多畫,開始的時候注重技法無可厚非,但學到一定程度之後,思想就很重要,不能為了技法而技法。此時老師的作用很重要,對於有天賦的好苗子,老師需要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