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5年國際統一司法協會《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化財產的公約》。二者均只適用於公約生效後被盜或非法出口的文物,而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文物原屬國而言,數量眾多的上述公約生效前流失文物成為當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也是中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的重點、難點。
中國政府於2024年聯合18個文物原屬國聯合發布《關於保護和返還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過其他非正義、非道德方式獲取之文物的青島建議書》(簡稱《青島建議書》),倡導為保護和返還殖民背景文物制定多元靈活的解決方案。《青島建議書》提出解決歷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這一國際性難題的原創性中國方案,並成為文物原屬國對西方博物館關於歷史上流失文物返還新政策的首次集體公開回應,為國際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貢獻了中國智慧。●來源:香港文匯報資料
近年流失文物回歸(部分)
2021年2月 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從日本回歸。
2021年12月 有美國居民向中國捐贈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2023年8月 瑞士聯邦文化總局向中國返還5件文物藝術品。
2023年10月 澳大利亞向中國返還4件流失文物藝術品與1件古生物化石。
2024年1月 國家文物局成功從美國追索被盜流失的一級文物西周豐邢叔簋,持有人無償返還。
2024年4月 國家文物局成功從美國追索38件文物藝術品。
2024年11月 意大利返還的5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回歸祖國。
2025年3月 國家文物局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接收其向中國返還的41件文物藝術品。
2025年5月 流失美國79年,國寶文物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回歸。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