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國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
昨日,立法會在71票反對、14票贊成、1票棄權下,否決了《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這項草案的提出,是特區政府為執行終審法院裁決的積極履職,旨在建立一個替代框架,讓同性伴侶權利得到法律保障。從草案提出、審議至表決的整個過程,再次彰顯了法治精神,特區政府盡責,以及香港社會理性議政。
體現法治核心價值
香港以法治作為核心價值,這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基石。終審法院的裁決具有法律效力,要求特區政府在兩年內提出替代框架,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承認的途徑。特區政府積極推動草案,正是對法院判決的尊重,充分體現香港司法制度的權威性、香港尊重法治精神。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曾指出,如果不尊重和不遵守終院裁決,「無疑對法治有很大影響」。尊重法院裁決的確很重要,因為這不僅關係到香港有效治理,更影響到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無論社會對草案內容有何分歧,尊重司法裁決是維護法治的必要前提。
建立替代框架不等於承認同性婚姻
草案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法律框架,讓同性伴侶在特定範疇內獲得必要的法律保障,例如醫療探視、緊急醫療決策及身後事處理等。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承認同性婚姻。草案明確指出,香港的婚姻制度仍然以一男一女為基礎,這一點並未改變。特區政府在設計框架時,既遵循了法院的裁決要求,也充分考慮了社會對同性婚姻的敏感性。這種平衡的做法,既是對法治的尊重,也是對社會多元聲音的回應。
尊重社會主流價值
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於同性婚姻及同性伴侶權利保障尚未達成共識。根據多項民調顯示,主流民意對同性婚姻仍持保留態度。立法會作為香港的立法機構,公開諮詢社會意見,依法審議草案。此次的審議結果反映了議員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尊重。既然草案最終被大比數否決,本身就是民主議政的體現。
此外,審議結果並不會削弱法院判決的權威性。法院的裁決要求特區政府提出替代框架,而立法會的表決則是對該框架的具體內容進行審議。這種分工合作,正是特區行政、立法與司法權力相互尊重、良性互動的體現。
草案的審議過程中,社會上出現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一些宗教團體擔憂草案會影響傳統家庭價值,而LGBTQ+群體則認為草案未能完全滿足平權訴求。這些分歧反映了香港社會的多元性,也提醒我們在推動法治的同時,需兼顧社會穩定。
特區政府提出的替代框架,既是對法治的堅守,也是對社會現實的回應。這種務實的態度,有助於減少社會矛盾,維護香港的社會和諧穩定。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的審議,是香港法治與民主的一次重要檢驗。特區政府在尊重法院裁決的基礎上,提出了兼顧社會多元聲音的替代框架,體現了依法施政的原則。草案最終不獲通過,亦是體現了立法會尊重民意的精神,多數立法會議員投反對票,代表香港社會大多數聲音反對議案。這些情況都是香港法治與民主制度的核心價值所在。
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尊重法治、包容多元的基礎上,推動香港社會和諧進步。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