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施政報告前瞻|港青律師北上扎根融入大灣區 青聯讚施政關懷青年就業

2025-09-10 13:24:38 有片速睇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9月公布,回顧過去,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其中青年就業問題備受關注,例如「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多項利好青年就業發展的政策自推出以來,便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平台,有受惠青年感謝政府幫助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事業版圖。

香港青年扎根廣州 18個月津貼助力追律師夢

池宗晉出生於香港,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與者之一。他曾在北京就讀中國政法大學,完成本科及碩士學業後,便返港求職,更加在因緣際會下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加入廣州的律師事務所,並被派駐廣州工作。

回憶起求職的經歷,池宗晉坦言,比起一直待在香港,他更想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池宗晉表示,自己有內地的學歷背景,有機會能回去發揮自己所長,這是吸引他參加這個計劃的初心。他憶述,計劃的申請過程相當順暢,僅9天便完成了所有審批程序。

另外,池宗晉還提到該計劃在經濟上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該計劃提供就業津貼,令企業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香港青年,補助為期最長為18個月。池宗晉介紹到,實際上,並非所有律師都像刻板印象中那樣賺錢,內地剛入行的新人亦都面臨着生存的問題,反而特區政府的計劃使他有機會能用18個月的時間在廣州站穩腳跟。他續說,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香港青年,若不是政策的扶持補貼,也不會嘗試北上工作,所以津貼的部分意義重大。如今,池宗晉已在廣州結婚生子,安居樂業。

尋獲工作的意義 內地法律援助深入基層

當然,在內地的律所工作,池宗晉也遇到了不少挑戰。在工作語言方面,香港和內地在法律領域的用詞有較大出入,例如,香港稱呼「法官大人」,內地則稱呼「審判長」,香港叫「入稟法院」,內地則叫「起訴」等,這些都需要他不斷地學習和適應。

雖然如此,但池宗晉表示,做律師這一行,他相當滿意,並且在可見的未來,他將會繼續留在內地。他深感內地的政策落實程度高,能夠深入至基層每一個角落。他說,自己經常前往村內的黨群服務中心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包括如何寫訴狀、怎麼離婚、怎麼分家產,以及一些鄰里糾紛,親身協助許多弱勢民眾。他還說,哪怕是不識字的農民,遇到問題都可以到法院的櫃台前求助專業的律師,走民事訴訟流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池宗晉稱讚內地做了許多努力將法治帶到基層,亦鼓勵更多的香港青年,關注政府的計劃,來大灣區尋找更多機會。

施政報告回應青年需求 青年發展未來可期

特區政府自2021年1月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於2023年3月恒常化,更於今年1月進一步優化,包括將年齡上限由25歲放寬至29歲,學歷要求擴至副學士,還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內地青年來港就業安排」,惠及更多青年。香港青年聯會主席蔡曜陽表示,特區政府推出的相關計劃不僅能讓香港青年有機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了解內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機遇,擴闊視野,還能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才交流。

蔡曜陽分析表示,港青北上其實面臨諸多困難,包括缺乏內地人脈網絡、職場競爭力較大,以及對當地法規稅制不熟悉,而香港青年聯會則會通過各種渠道為青年提供相關信息和指導,幫助他們適應內地環境。

蔡曜陽認為,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其團隊高度重視青年發展,例如成立「特首政策組」、制定《青年發展藍圖》,並且落實青年宿舍、生育補貼等措施,「正是回應青年訴求」。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他期待進一步加強對青年身心健康方面的支援,幫助他們積極面對未來挑戰。

蔡曜陽總結表示,青年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需要更好的平台去發力。未來,隨着特區政府繼續加大對青年就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像池宗晉一樣,在大灣區找到自己的事業方向,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陳子萌報道,視頻攝製:Sunny、周楎、鄔茜)

相關閱讀:

(有片)施政報告前瞻|社區客廳成民生德政 劏房戶盼「長做長有」!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