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為保障本地打工仔的優先就業機會,「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今日(10日)起作出新安排,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的僱主,在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期間,必須每星期參加一次由勞工處在指定就業中心舉行的招聘會,即場面見求職者。該招聘會今日起舉行,全場將有超過25間機構參加,合共提供逾800個職位空缺。有餐飲界工會人士對有關安排表示歡迎,認為能讓本地打工仔有選擇機會,並建議完善投訴機制,加強懲處聘請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的無良僱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
個別餐飲業界人士反映,有部分無良僱主以低廉薪金招聘本地員工,旨在令本地求職者卻步,繼而再以人手不足、「請唔到人」為理由聘用外勞,更有僱主聘用外勞後解僱本地職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上月公布,擬引入侍應及初級廚師外勞的僱主,必須先在勞工處指定就業中心實地招聘本地僱員。
每周參加一次 求職者即場見工
勞工處今日起在該處東九龍就業中心舉行相關的招聘會,在為期四周的本地招聘期間,有意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僱主,必須每周參加一次招聘,即場面見求職者,否則勞工處會拒絕其優化計劃下輸入勞工的申請。有關詳情將在「互動就業服務網站」顯示。
工會籲完善投訴制度 推舉報機制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幹事招冠聰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歡迎勞工處舉辦有關招聘會,「起碼畀多些機會本地打工仔選擇。」他指出,有無良僱主為營造「請不到本地人」假象以便申請輸入勞工,均以低價在本地進行招聘,「例如月薪只有14,000元,但每日工作11個小時等」,且崗位要求與實際工作不符,旨在令本地員工望而生畏,而勞工處舉辦的招聘會則是一個平台。至於是否能解決本地員工就業問題,他表示要視乎僱主提供的職位內容與吸引情況。
招冠聰認為,除關注本地工人的求職問題外,建議進一步重視「如何保障本地打工仔不被炒」,保障本地僱員的飯碗。他表示,工會接獲大量本地員工投訴,表示部分食肆獲得充足外勞後,即以各種理由解僱本地員工,甚至有外勞甫到崗便即時辭退本地員工,不僅沒有按法例給予通知期限,更未按規定給予補償,如去年便曾有三位年過花甲的侍應被即時解僱,最終需要通過勞工處、法庭等途徑奔波多時,才獲得應有補償。
根據「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本地員工與輸入勞工的人數比例為二比一。招冠聰引述個案指,有僱主將管理層人數也計入其中,以谷大本地員工人數,變相增加輸入勞工名額,但當輸入的外勞人手充足時,便陰招頻出,如通過削減福利、要求員工簽署自願離職協議、安排無薪假期等,以迫使本地員工離職,「員工沒有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亦感到投訴無門,唯有離職。」
針對有關情況,招冠聰建議勞工處完善投訴機制及不公正對待本地員工的懲罰機制,確保工人權益得到保障,並關注僱主招聘需求。「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外勞,會否後續將本地員工替代?」確保僱主招聘目的的真實性,並推行舉報機制,「就好似打擊濫用公屋一樣,打擊濫用輸入外勞機制嘅僱主。」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