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施政報告前瞻】享受紅磡社區客廳 長者:這是第二個家

2025-09-10 04:27:18 香港
●秀英(右)指社區客廳讓她交到不少朋友;珍珠(左)則指共享空間大大改善她與女兒的生活。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小學生與乒乓球結緣增進親子感情 單親母讚洗衣機改善生活質素

過去幾份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客廳是特區政府聚焦扶助劏房戶的精準扶貧項目,計劃自2023年年底推出以來,全港已有8間社區客廳落成啟用,包括去年7月11日正式投入服務的紅磡社區客廳。有長者幾乎每天享用有關設施,形容「客廳就是第二個家」;亦有小學生在此首次接觸乒乓球運動,並透過活動增進與家人的感情。另有受惠者感嘆,一台洗衣機已足以顯著改善其生活質素。●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紅磡社區客廳實用面積約3,200平方呎,投入服務後預計可惠及至少400個劏房戶,而去年7月至今年3月已累計接待達93,894人次。

65歲的獨居長者秀英是其中一位受惠者。她居於約60平方呎的劏房,室內僅能容納一張床與一個衣櫃,沒有電視、雪櫃等家電設施,廚廁與另三戶共用。由於隔音差,她連吹頭髮都擔心影響鄰居,「風筒聲音大,鄰居會過來問我:『妳怎麼總是在吹頭髮?』」

炎夏房間悶熱,電費每月500元,對她而言是一筆沉重開支。她以往為了避暑,每天早上9時離家,先到圖書館找個僻靜角落坐上一整個上午,下午則轉往運動場乘涼,晚上8時至9時才回家洗澡就寢。

秀英去年11月偶然路過紅磡社區客廳,在社工協助下兩天內便完成入會手續,自此幾乎每天報到,「客廳就像第二個家,生活質素提升很多,也交到不少朋友。」她最常使用廚房設施,「家裏的廚房4戶共用,煮飯時間常撞期。我曾買過電磁爐放在小板凳上煮飯,但總覺不安全,後來乾脆食飯盒,結果身體愈來愈差。」她現時每朝出門買菜,隨即到社區客廳煮好兩餐,既健康又安心。

她更不時煲糖水與街坊分享,「剛來時不認識人,交流也不太自然。有次煲了糖水分給大家,他們反應很好,問我什麼時候再煲,那次以後我就定期準備糖水給大家嘗。」

她平日常煲紅豆薏米糖水消暑,「外面一碗糖水要二三十元,不如自己煲,大家一起吃更開心。」復活節時則特地為放假的小朋友準備白果腐皮洋薏米糖水、紅豆布甸等,「看到小朋友開心,我也很快樂。」她年底更會製作各地風味的蘿蔔糕與大家分享。

起初食材全由秀英自費,社區客廳得知後主動提出報銷,「留好單據就可以,我真的很感謝客廳讓我們有糖水吃,也讓我有機會認識更多人。」

她表示,社區客廳現有來自河南、福建等地的新來港朋友,「他們講家鄉話,我講廣東話,有時就用紙筆溝通。剛來時一個人都不認識,現在已有幾十個朋友了。」

一年8次中醫義診額度幫助很大

除了社交與飲食上的改善外,醫療資源亦令秀英受惠,「以前看中醫每次要600元,根本負擔不起。加入社區客廳後,我有一年8次的中醫義診額度,幫助很大。」她今年的額度幾近用完,希望未來能增加配額,「讓我們長者安心些、身體健康些。」

共享空間讓假期生活豐富

同樣受惠的還有單親媽媽珍珠和她11歲的女兒。母女倆居住在不足100平方呎的唐樓劏房,室內空間擠滿了床、桌子、電視與書櫃。由於沒有洗衣機,她只能到自助洗衣店清洗衣物,「按磅收費很貴,還洗破過幾張被,洗出來也不乾淨。」

自從成為社區客廳會員後,她最常使用的就是洗衣設施,洗衣機及乾衣機使用一次僅需8元,為她解決不少煩惱。

社區客廳的共享空間亦大大改善她與女兒的生活,「以前女兒放暑假,我最煩惱的是沒地方可以讓她讀書,只能帶她到圖書館。」如今孩子可以在客廳看書、看電視,假期生活更加豐富。

珍珠表示,女兒在客廳接觸並愛上乒乓球,「學校沒有這項活動,香港公共空間又少,有時她會約朋友打球,但更多時候是我陪她打,感情也因此變得更親密。」

珍珠所住的九龍城唐樓區不少樓宇近年被收購重建,鄰居紛紛搬離,使她倍感不安,「所以我更常來客廳,這裏讓人安心。」

她坦言,社區客廳不僅紓緩了居住空間狹窄和設施不足的壓力,更成為她情緒上的寄託,「這裏的姑娘、阿婆都很好,都市人情緒壓力大,在這裏,身邊總有人可以聊天,幫助排解情緒。」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