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曉馳認為,用電影講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故事的基礎是史學界對抗日戰爭的持續性、系統性研究。例如:日軍為美化侵略行徑,強迫中國百姓擺拍所謂「安居樂業」照片刊載於媒體,對內吸引日本民眾參軍,對外試圖掩蓋暴行、粉飾「國際聲譽」,而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照片卻被蓋上「不許可」印章嚴禁公開,《南京照相館》等影片正敏銳捕捉並藝術化再現了這些歷史細節。「基於歷史研究成果的情節設計,不僅是對日軍虛偽宣傳的有力控訴,也提升了歷史題材電影的真實性,使藝術表達更具深度和說服力。」他續說:「未來的抗戰電影創作需更緊密結合歷史研究與電影藝術,隨着抗戰歷史研究的持續深入,創作者將擁有更豐富的素材寶庫。電影能通過形象和情感的力量,將研究成果進一步轉化為傳播範圍更廣、扎根更深的民族集體記憶,歷史研究者與電影創作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將是未來抗戰電影實現題材突破、美學提升和思想深化的堅實基礎。」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