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良師陪伴自閉生走過喪親痛 讓孩子領悟「生命會消逝但愛不止息」 膺教聯會最「美」教師

2025-09-10 04:21:24 香港
●匡智元朗晨樂學校主任陳楚儀 教師供相
●沙田公立學校的譚鎂儀主任 教師供相

教育從不只是課室內的知識傳授,更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靈魂工程。今日(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稱敬師日),香港文匯報特別為讀者介紹多名近日獲選為教聯會第四屆「十大最『美』教師選舉」獲獎者的動人故事:有特殊學校的老師陪伴已成孤兒的自閉症學生面對喪親之痛,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死亡與告別;有良師細心製作上百張圖卡,一字一句,教導學障童表達情感,打開他們與世界溝通的窗戶。他們對學生默默的守護,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卻最深植心田。●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在三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匡智元朗晨樂學校主任陳楚儀跟進過很多學生的個案,但自閉症學生KL(化名)的故事,令她印象難忘。

KL在14歲就先後面對雙親離世,突如其來的噩耗,令孩子的生活秩序一下子崩潰,陳老師溫柔地安慰,並以圖畫與簡單的語句向他解釋:「爸爸不會再回來了,但你可以想念他。」她在課室擺上鮮花與蠟燭,引導不擅辭令的KL以簡單的語句訴說對爸爸的思念。

她又陪着男孩回到曾經充滿回憶的舊居,協助他收拾物品,「自閉症孩子對物件有強烈的情感依附,但現實是他只能帶走幾張珍貴的照片,看着他緊緊擁着爸爸的相片,我明白真正的斷捨離,不是丟掉東西,而是學會在心裏為所愛的人留一個位置。」之後的喪禮安排,她全程陪伴,為孩子細細講解每個環節—瞻仰遺容、鞠躬、火化按掣—直至KL親手把父親骨灰撒向紀念花園。

送別了父親,KL開始每天焦慮地問:「媽媽呢?我要拜祭媽媽。」其母早年病逝,卻無人知曉其墓碑所在。陳楚儀決心要完成孩子的心願,她聯絡殯儀業的朋友,在有限線索中不斷收窄範圍,最終於港島的天主教墳場,她帶着KL站在其母的墓前。看着男孩輕撫墓碑,師生倆都明白,生命會消逝,但愛不止息。

危難不離不棄 堅守教育初心

2022年2月,新冠疫情衝擊下,全城陷入恐慌。陳楚儀任職的機構是宿校相連,宿舍的職員幾乎全部中招,醫院又要將染疫入院的學生送回宿舍,這時已染疫的她,卻自告奮勇陪舍監搬入住宿部照顧病童,「在消毒水氣味瀰漫的走廊,我們清晨是幫孩子量體溫的『護士』,午間是哄孩子吃飯的『照顧員』,深夜又成為擦拭嘔吐物的『清潔工』」。

7天無間照拂,她一直守在需要的孩子身旁。「主流教育是培養人才,特殊教育是守護人性。」她說,危難中不離不棄,這是教育的初心。現在看着孩子們身心健康,也是她最大的安慰。

製百張圖卡 教導孩子表達自己

同樣在特殊學校深耕的譚鎂儀主任,在沙田公立學校任職。為了照顧有自閉症及多重學習障礙的明明(化名),她帶領跨專業團隊訂立個別學習計劃,親手製作上百張圖卡,從生活用語到各種情緒,教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而不是靠打枱、推撞宣洩情緒。當明明第一次用圖卡表達口渴,母親在溝通簿寫下:「8年來,他第一次告訴我他的需要。」後來明明更可以與同儕相處,從仿說單字,到朗讀句子、回答問題。某個清晨,他主動遞來一塊被壓扁的餅乾,說道:「譚老師,餅乾給你。」這是他第一次主動分享,譚鎂儀的欣喜,難以形容。

眼見很多特殊學校的家長長期疲憊與焦慮,譚鎂儀開辦靜觀減壓工作坊,又建立「成長紀錄群組」,以每月影片體現孩子們的進步,幫助家長把焦點從「缺陷」轉向「可能」。當明明在母親生日道出「媽媽,生日快樂」,簡單的一句話,譚鎂儀就知道,團隊及家長的努力沒有白費,「原來,教育不是填補缺陷,而是點燃可能。」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