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北斗同行】科技支援「智慧安老」新模式

2025-09-10 04:18:55 評論

吳凱孚 博愛醫院署理總幹事

香港安老院舍護理人手空缺率長期高達兩成,長遠影響服務質素。為應對挑戰,不少安老院舍近年已積極引入創新科技以支援安老服務,例如離床警報器、防遊走系統、派藥系統等各類樂齡科技設施,期望更妥善地照顧長者需要、降低安全風險以及減輕前線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然而,現時院舍的智能科技多為「定點」或「單項式」應用,未必能全面回應營運、管理和護理照顧的整體需要,要真正實現高效營運與優質照顧,需由規劃階段起建立一套完善的「智慧安老」服務模式,從基礎設施到服務設計亦必須緊密配合。

香港社會期待「智慧安老」服務模式的深化發展及升級。將於2027年啟用的「博愛醫院屯門藍地長者護理及護養安老院舍項目」(藍地項目)提供1,400多個長者宿位,屆時將成為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安老院舍。負責營運的博愛醫院計劃在「以人為本、以科技作支援」的前提下,為藍地項目引入多元化創新科技應用,以「智慧安老」服務模式為本港安老服務注入新元素。

全面的「智慧安老」將覆蓋多項功能,包括「數碼紀錄」、「持續安全監察」等,再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數據分析,除了可完善院舍管理,亦可協助制定「個人照顧計劃」(ICP),有助加強對長者安全與健康的保障,為院舍建立更完善的「安全網」,長遠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照顧質素。在「智慧安老」服務模式中,科技在當中的角色是支援而非取代人手,讓前線員工得以投放更多時間與心力於關懷長者及互動,令照顧及服務質素提升,達至「長者安心、家屬放心、醫護稱心」的三贏局面。

要推動「智慧安老」,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持相當重要。近年,特區政府透過「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持續資助院舍購置、租用及試用創科產品。去年施政報告宣布為該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在第11批申請中將補助上限提升五成,意味更多院舍有條件引入規模更大、功能更全面的科技系統;同時,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可加強公私營及跨界合作,鼓勵非牟利機構院舍等成為創科技術應用場景或平台,讓「智慧安老」服務模式得以一直擴展與改良;另外,人才培訓亦不可或缺,本地已有院校開設結合智能科技與護理的課程,培育熟悉業內新科技的護理專才,正好回應社會需要,有見及此,博愛醫院亦已分別與兩所本地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安排相關學系學生在轄下院舍包括將於2027年啟用的藍地項目實習,讓新一代護理人員熟習智能護理設備、數據監測系統等創新技術,裝備本地護理人才庫,為「智慧安老」服務奠下基礎。

隨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等技術日漸成熟,「智能化」正由單一工具應用,逐步演變為院舍營運與照顧的整體服務模式。然而,全面引入智能科技只是發展過程,「智慧安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護理人員能將工作時間,更高效、妥善地分配運用,為長者提供更貼心、更個人化的照顧。我們始終深信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情感聯繫是科技永遠無法取代的,應以「人」為核心, 讓建設、科技和工具成為我們可靠的後盾,成就長者有尊嚴、有溫度的樂齡生活。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